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786655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786655A(43)申请公布日2012.11.21(21)申请号201210314639.8C08G18/12(2006.01)(22)申请日2012.08.30C09D7/12(2006.01)A61K47/34(2006.01)(71)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地址430081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一路(72)发明人周瑜陈红祥林银利杨升许彩霞谢安东(74)专利代理机构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代理人张火春(51)Int.Cl.C08G18/66(2006.01)C08G18/48(2006.01)C08G18/32(2006.01)C08G18/42(2006.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55页页附图附图11页(54)发明名称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是:步骤一、将聚乙二醇、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加入到非质子溶剂中,在N2气氛和50~100℃条件下搅拌0.5~6h,然后加入封端剂,在50~100℃条件下搅拌0.5~6h,制得线型聚氨酯预聚体;步骤二、将多元醇加入到所制得的线型聚氨酯预聚体中,多元醇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0.00045~0.86)∶1,在50~100℃条件下搅拌0.5~6h,制得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本发明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使用溶剂低毒环保、聚合物结构可控制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所制备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具有显著的增稠效果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适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和药物载体。CN1027865ACN10278665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将聚乙二醇、二异氰酸酯和催化剂加入到非质子溶剂中,在N2气氛和50~100℃条件下搅拌0.5~6h,然后加入封端剂,在50~100℃条件下搅拌0.5~6h,制得线型聚氨酯预聚体;其中: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0.01~2.5)∶1,催化剂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0~0.002)∶1,非质子溶剂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0.5~2)∶1,封端剂与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0.001~1.8)∶1;步骤二、将多元醇加入到步骤一所制得的线型聚氨酯预聚体中,所述多元醇与步骤一所述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0.00045~0.86)∶1,在50~100℃条件下搅拌0.5~6h,制得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400~200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端剂为正辛醇、十一醇、十二醇、十四醇、壬基酚、十六醇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为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聚酯六醇、聚酯十二醇、聚酯三十二醇、聚酯六十四醇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质子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氯仿中的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或为辛酸亚锡。8.根据权利要求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2CN102786655A说明书1/5页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聚氨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疏水端基的支化型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水性涂料因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操作和施工环境、节省大量有机溶剂等优点而倍受青睐,但水性涂料以水作为分散体系,存在粘度低、涂刷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需要添加增稠剂来提高它的粘度。[0003]水性聚氨酯具有自身粘度低、增稠能力强、稳定性强、不易长霉等特点,已逐渐成为水分散体系增稠剂的研究热点。而目前研究的水性聚氨酯增稠剂主要为线型结构,其分子中只含有两个疏水末端基,因此在增稠时需要通过亲水分子链的缠结来形成网状结构而发挥增稠作用,其增稠效果有限,且所需浓度较高。支化型聚氨酯可通过分子设计引入多个亲水亲油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