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4611782A(43)申请公布日2015.05.13(21)申请号201510036666.7C08F220/38(2006.01)(22)申请日2015.01.23C08F2/38(2006.01)(71)申请人常州大学地址213164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72)发明人黄文艳刘畅杨宏军薛小强蒋必彪(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代理人楼高潮(51)Int.Cl.D01F6/54(2006.01)D01F1/10(2006.01)C08F220/44(2006.01)C08F218/0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属于功能聚合物制备领域。配制N,N′-二甲基甲酰胺干法腈纶纺丝的纺丝液,以含有可聚合双键和链转移巯基的功能单体为支化单体,在常规自由基聚合条件下合成支化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通过控制支化单体的量和改变聚合反应条件,使支化共聚物的分子量与常规DMF干法腈纶纺丝液用线型共聚物的分子量相近。将支化共聚物按一定的重量比加入到DMF干法腈纶的纺丝液中,得到改性纺丝液。本发明不改变现有的工艺设备,将支化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引入到常规腈纶纺丝液中,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在保持可纺性的同时降低腈纶的力学性能,提高腈纶的抗起球性能。操作简单易行,有较好的应用前景。CN104611782ACN10461178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1)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以含有可聚合双键和链转移巯基的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3-巯基丙酰氧基乙酯(MPOEM)为支化单体,以丙烯腈为第一单体、醋酸乙烯酯为第二单体,聚合反应温度分别为60℃或70℃,45wt%硫氰酸钠(NaSCN)水溶液为溶剂,在常规自由基聚合条件下合成支化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2)将支化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溶于DMF溶液中,使其固体含量为26wt%,按照一定的重量比(mBPAN-1:mLAPN=1:99~10:90),将固体含量为26wt%的支化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DMF溶液溶于固体含量同为26wt%的DMF干法常规腈纶纺丝液中,搅拌混合均匀,置于常温下溶解2~3天或置于65℃烘箱中溶解10~20小时,得到淡黄色透明的腈纶纺丝溶液,即为改性腈纶纺丝液,纺丝液经牵伸得到改性腈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c)以及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物质的量比为nAN:nVAc:nAIBN=88: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甲基丙烯酸-3-巯基丙酰氧基乙酯(MPOEM)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物质的量比为nMPOEM:nAIBN=0.6:1~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所述的支化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绝对重均分子量约为100700g/mol~152800g/mol,支化度为g′小于0.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所述的常规腈纶纺丝液用聚合物为线型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绝对重均分子量约为98900g/mo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所述的支化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和常规腈纶纺丝液用线型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的重量比为1:99~10:90。2CN104611782A说明书1/5页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属于支化聚合物对线型聚合物改性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备抗起球腈纶纺丝液的方法,在常规腈纶纺丝液中引入具有相对较高支化程度的且分子量适中的支化聚(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在不影响腈纶可纺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腈纶的力学性能,使腈纶的抗起球性能得到提高。背景技术[0003]上世纪50年代,随着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人们对合成纤维及与天然、化学纤维混纺织物广泛使用,但随着使用过程中的摩擦作用,混纺织物开始起毛起球,影响美观和舒适性,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合成纤维的起毛起球的问题。早期Gintis和Mead认为起毛起球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织物由于受到机械作用,纤维从织物表面显露出来;第二,露出织物表面的纤维缠结成一个球的形状;第三,球可能断裂或从织物中被抽拔出来。1985年Cook提出将起球过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