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元写作议论文的写作(一)当前的高考作文命题,已逐渐地由前几年的话题作文过渡到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考生的作文也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在众多的作文中,议论文则占着首席。其实,应试时写议论文最为保险,也可以出新出奇,夺得高分。从本单元起,介绍几种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列举事实来证明,典型分析要记清写作议论文,除了观点鲜明正确、论证有力外,还必须做到论据充分可靠。而在诸多论据中,事实论据是考生用得最多的,“事实胜于雄辩”嘛。应该注意的是,列举的事实,要科学可靠;要处理好典型事实和一般事例的关系,要对事实作必要的分析说理。一般说来,例子不宜举得过多,例子要有典型性;在叙述事实时,语言要概括凝练;要能紧扣话题旁征博引,撷英采华,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给人以证据丰富而实在的魅力!典例说明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不要轻易说“不”带着一颗快乐的心,我们会处处感到愉悦;拥有一颗宽厚的心,我们会时时觉得温暖。人生难免会受到伤害,只要我们勇敢、坚强地面对,它就会成为难得的精神财富。旅途难免会历经坎坷,只要我们不轻易说“不”,它就会变为岁月和历史的丰富内容。乌江边上波涛的刺耳怒吼,是对项羽轻易低头而表现出的不满;塞外鸿雁的高昂鸣叫,是对昭君远行不轻易说“不”的赞歌。“弱小者”濒临困厄尚且能不轻易说“不”,强者又有什么理由低下自己的头呢?不要轻易说“不”,能使史册有更多浩气四塞的生动身影。荆轲知道刺杀秦王这一举动,无论成败自身都性命难保,可身边盒内樊於期将军的头颅,临行时高渐离的琴声,太子丹眼中的执著,这一切汇集到胸中,化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歌声。荆轲,面对强敌和强敌首领,绝不轻易说“不”,最终勇敢地把寒光闪烁的匕首刺向秦王,书写出了史册上悲壮的一页。没有经历曲折和困苦的“风雨之后”,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平坦和可贵?没有经历电闪雷鸣的浓黑夜晚,哪能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和清纯?没有经历挫折和磨难的重重考验,哪能体悟到康庄人生路的珍贵和价值?面对一切,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汶川特大地震,震出了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精神;2008年春节前后南方数省区的特大冰冻灾害,凝结不住我们民族前行的步伐。正是我们在这些艰难困苦面前不轻易说自己“不行”,我们才能看到“敬礼男孩”,郎铮在失去右臂的情况下,果敢地举起左手向国人表达出了灾区民众的刚强;正是我们在这些灾难面前不轻易说“不”,我们才能被冒着冰冻灾害拯救了四十四个受冻旅客的一名普通农民刘吉桂而深深打动,他的这一壮举令世人感佩不已!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有很多脊梁在扛住巨大的困苦和磨难,又有什么理由沮丧呢?不要轻易说“不”,能让我们摔倒后赶快爬起来,继续往前奔;不要轻易说“不”,会使我们低头兢兢业业、静心静气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轻易说“不”,会使我们敢于挑战自然,质疑权威,超越生命极限,也让我们敢于为维护真理而摇旗呐喊,甚至舍生取义。往事一幕幕上演,荆轲、项羽、昭君,震灾、冰灾、洪灾,都教会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不轻易说“不”。点评:1.开门见山,观点鲜明。文章第一段,“旅途难免会历经坎坷,只要我们不轻易说‘不’,它就会变为岁月和历史的丰富内容”,这句话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2.用例简约,言简意赅。文章结尾时,作者自然而然地总结了自己所运用的事例,共有古代荆轲、项羽、昭君和当今的郎铮、刘吉桂五个典型论据,让阅卷老师和读者一目了然,加深印象。这些事例因为都是典型的,文章一笔带过,而以优美的文句来阐述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这就使得全文事例言简意赅。3.时代感强,善于思辨。刚刚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和时过不久的冰冻灾害,人人都会关心,个个都会放在心上的,但是能否抓住主要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就要看考生筛选典型事例的能力了。作者可能也掌握了大量材料,但文章仅仅选取“敬礼男孩”郎铮和湖南农民刘吉桂的例子,一下子将文章的论点用新颖的事例来支撑,使文章的可信度得以提升,更让人们信服。4.文句生动,整散结合。行文时,考生能将荆轲的名句适当地引述到文中,并能简要地概述项羽和王昭君的事例,在处理这些材料时基本上用的是整句;而当阐述到今年的典型例子时,作者又能以陈述式的散句为主,从而在全文构成一种整散句相互交错的美感。至于文章所运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则使文章增添了生动性和形象感。作文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996年春,瑞士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在离峰顶近在咫尺之处,克洛普为什么转身而退?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而与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