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8逍遥游(节选)名师导航内容感知《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文章一再阐述“无待”(无所依凭)的观点,宣扬一切顺乎自然,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即“逍遥游”的哲学思想。文章想像奇幻,巧妙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描绘幻想中的事物,多姿多彩,生动形象。借助寓言和比喻说理,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和感染力。全文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文笔变化多端,汪洋恣肆。这些都体现了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基础梳理一、字词梳理1.典型字字音鲲(kūn)抟(tuán)坳堂(ào)阏(è)蜩(tiáo)舂粮(chōng)蟪蛄(huìgū)泠然(líng)2.通假字(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邪”通“耶”,吗)(2)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见识)(4)小大之辩(“辩”通“辨”,分别,区别)(5)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6)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能耐)(7)旬有五日(“有”通“又”)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2)形容词作名词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莽苍”,形容(郊野)景色迷茫。这里用作名词,近郊)5.古今异义(1)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表示“到……去”。(2)腹犹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不出所料。(3)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连词,表转折。6.相关成语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二、特殊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3.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三、文学常识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作品《庄子》又称《南华经》,今存注本33篇,其中内篇7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其生活年代大体与孟轲相同,曾做过地位低下的漆园小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他生活贫困,住在穷闾陋巷,以编草鞋为生,说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2.诸子散文诸子散文主要是指先秦说理散文,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其代表人物有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以简洁的笔触描述了人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其言论警辟精练,大多富有哲理。第二期:战国中期。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辞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第三期:战国后期。在这一时期,诸子散文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里。四、名篇名句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句段部析一、疑难妙句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剖析:这句话翻译为:“再说水汇积得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作者为了强调鹏鸟的“有所待”,连用了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剖析:这句话翻译为:“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蟪蛄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作者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的大小区别。3.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剖析:这句话翻译为:“因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