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问时间:2007年1月22日下午4:00-5:30地点: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访谈内容:课堂提问受访者:金传富(文学硕士,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目前主要从事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专项研究及相关培训工作。HYPERLINK"mailto:kingdely@163.com"kingdely@163.com)访谈/整理:梁美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HYPERLINK"mailto:liangmeili1982@126.com"liangmeili1982@126.com)一、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梁:您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一般会怎样设计问题?金:我觉得,相比较而言,我非常重视问题的设计。当然,这个重视是有前提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觉得自己比较会学习,所以会想方设法去挖掘那些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去思考究竟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什么样的状况,怎么样去解决,有什么后续的影响等等。从事教学工作以后,应该说自己对这方面还是比较重视。拿到课文之后,我就会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写的,过程是什么,我们读了文章之后有些什么样的启发或感受,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这篇课文,或者说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问题我们读懂了,有哪些问题我们没读懂。由于对这方面的重视,我觉得自己提问的问题都比较不错。梁:您刚才也讲到自己读了文章之后会有一些想法,那您如何将自己的这些想法转化为问题向学生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来理解这篇文章呢?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给你看一下我以前的教案,里面有很多我以前讲课时候的提问。比如说,对《爱莲说》这篇很小的文言文,我当时就有这样的一些提问:“作者‘爱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理解课文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但是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作者的这种喜爱之情呢?我们不知道,所以我就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究竟为什么喜欢莲花?”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去探讨、回答。再比如说这个问题:“你对作者的爱好是怎么理解的?”我下面有一个提示:“主要表现作者对内在修养的追求,所以他喜欢莲花。”下面还有几个问题:“作者对菊花、牡丹、莲花是如何评价的?”、“对文章最后的三句话,你如何理解?”。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层面是不同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设计。梁:您这里说的“不同层面”是指什么呢?金:我的提问一般都会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整体与局部的因素,指的是从全局去考虑课文的内容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等。第二,不同角度的因素,就是尽可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帮助同学全面地驾驭课文、了解课文。第三,封闭与开放的因素。“封闭型的问题”主要是落实知识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开放型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一些联想、想象,或者说产生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迁移。这需要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知识、见闻、理解等纳入到学习的范畴。这样就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过程将静态的学习与动态的学习、小范围的学习与大范围的学习进行整合。梁:您刚才谈到的使学生产生知识迁移的提问,有没有比较典型的案例?金: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比较典型的:“你对莲花是怎样理解的?”一方面,这个问题是紧扣课文的;另一方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怎么回答都可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方说:“扁鹊几次见蔡桓公?”、“每次见蔡桓公时提出的建议和答复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是有具体答案的。“你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局?”、“《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人生什么启发?”,这就是开放型的问题。只要学生理解了文章,回答又比较合理,都可以算作正确的答案。对开放型问题的理解与老师对教育理念的把握有很大的关系。比方说,有的老师由于对教育的理解不透彻,或者说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考虑得不周到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就不太一样,可能偏向于封闭或者偏向于开放。梁: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您如何去把握封闭型问题与开放型问题的比例呢?金: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些封闭型的问题,这是为了落实我们的知识教育,或者说基于对内容的把握来设计的。根据我的初步理解,我觉得它们的比例应该在6:4或者7:3,就是说封闭型的问题可能占60%或者70%,开放型的问题占40%或者30%。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封闭型的知识是教学内容的需要,是教学大纲的需要,也是传承系统知识的需要。学生毕竟是要发展和进步的,是要成为独立的学习者的,也需要有创新意识的,因此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可能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考虑开放型的问题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会把开放型的问题设计得很好,这跟老师的经验、老师的知识水平、老师具体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梁:您觉得,老师应该如何在开放型问题的提问方面进行改进呢?金:具体的原则完全取决于老师个人。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观念,或者说教委和整个教育系统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