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课程标准]1.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2.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一、改良与革命的论战eq\a\vs4\al(1.)背景(1)民族危机严重。(2)戊戌变法失败。eq\a\vs4\al(2.)时间:戊戌变法之后。eq\a\vs4\al(3.)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展开。(1)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2)要不要革命。(3)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eq\a\vs4\al(4.)双方观点(1)革命派:以武力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改良派:实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eq\a\vs4\al(5.)评价(1)改良派①合理性:从国情出发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需要一定的条件。②局限性:未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2)革命派:要求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eq\a\vs4\al(6.)影响:革命派已明显占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特别提醒]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争论即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还是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争论。二、《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eq\a\vs4\al(1.)背景(1)立宪民主呼声高涨。(2)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eq\a\vs4\al(2.)出台时间:1908年。eq\a\vs4\al(3.)内容(1)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2)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eq\a\vs4\al(4.)评价(1)进步性①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②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2)局限性: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君主国民权利只能得自君主的恩惠。[特别提醒]当时清政府并未真正实行改良派的主张。因为人民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的实现是以保障“君上大权”为前提的实质上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三、帝制终结eq\a\vs4\al(1.)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激起全国不满辛亥革命爆发。eq\a\vs4\al(2.)共和制度的雏形(1)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与立宪派人士共同组织湖北军政府起义的省区尝试建立代议制度。(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接着临时参议院成立共和制度已见雏形。eq\a\vs4\al(3.)共和制度的确立(1)南北议和:南北双方达成协议: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府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3)“共和诞生”: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eq\a\vs4\al(4.)历史意义(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中国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也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2)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提醒]这里所说的“辛亥革命胜利”是指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帝制革命的直接目标基本完成。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eq\a\vs4\al(1.)颁布:1912年3月11日。eq\a\vs4\al(2.)内容(1)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3)规定了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修宪程序。(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eq\a\vs4\al(3.)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eq\a\vs4\al(4.)意义(1)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3)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特别提醒]《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及特点(1)目的: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确保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道路。(2)特点: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修宪程序。五、“临时”不幸言中eq\a\vs4\al(1.)原因(1)民国初年政党林立纷争不断。(2)列强干预。(3)袁世凯专制独裁。eq\a\vs4\al(2.)表现:袁世凯破坏共和实行专制独裁。(1)迫使第一任内阁解散。(2)刺杀宋教仁。(3)解散国民党和国会。(4)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5)1915年公然宣布复辟帝制。eq\a\vs4\al(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参加国会选举并获胜。(2)以国民党为核心的国会进步人士决心制定一部合乎理想的宪法。(3)掀起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特别提醒]护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