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内容】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赏析】:此词与《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为同时先后所作。题一作“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乃作者离开扬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怀而成。今存杨炎正(济翁)《满江红》数首其中“典尽春衣”一首有“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等语与这首词虽用韵不同而情调相同意气相通。或为本词所和之韵。“此词可分三层。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今日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还记得、构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玩味以上数句实已暗伏“尘劳”、觉非之意。官场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旧曾相识虚如幻梦不如远离同时也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召唤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所以紧接二句写道:“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要探山川之胜就得登攀“携杖”、着“屐”(一种木底鞋)是少不了的。《世说新语·雅量》载阮孚好屐尝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两)屐?”意谓人生短暂无常话却说得豁达幽默。此处用来稍变其意谓山川佳处常在险远不免多穿几双鞋可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结尾几句就对照说来“笑尘劳、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话(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作者当时四十岁故这样说。表面看这是因虚度年华而自嘲其实命运又岂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语意旷达中包含沉郁。实为作者于四十年年来之感慨年已四旬南归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却无一件得以实现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劳碌原来“长为客”无丝毫是自己左右的。这片六句另起一意为第二层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怀。扬州上游的豫章之地历来被称作吴头楚尾。“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诗(《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先主传》)而孙权堪与二者鼎立。此处四句写地灵人杰声情激昂其中隐含作者满腔豪情。“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二句有慨叹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从之的意味亦隐然句中。结尾数句为第三层是将以上两层意思汇合起来发为更愤激的感慨。“楼观才成人已去”承上怀古用苏轼诗“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这里是说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人及己“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综此二者于是词人得出一个无可奈何的结论:人间哀乐从来循环不可琢磨(“转相寻”)“今犹昔”。这结论颇带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对命运无法解释的解释。更是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词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怀古代英雄业绩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反映出作者当时矛盾的心情。虽是因江行兴感词中却没有着重写景始终直抒胸臆;虽然语多含蓄却不用比兴手法纯属直赋。这种手法与词重婉约、比兴的传统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起来指点江山纵横议论抒胸中郁闷驱使古人诗文于笔端颇觉笔力健峭感情瀰满。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自具兴发感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