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关键词:环境科学导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环境科学是一种多学科到跨学科的科学体系所组合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教育受到了各国高等教育的普遍重视,环境类专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环境科学导论》是高校环境科学和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环境专业本科生所接触到的首门专业性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理论铺垫和知识储备的作用,所承担的教学使命远远超出了介绍环境基础知识本身。然而,随着环境理论与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专业人才培训的需要。因此,开展此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环境类专业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并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深造以及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岗位。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环境类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是认识极其模糊;随着年级增长,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对就业前景不乐观,丧失奋斗目标等。《环境科学导论》作为面向环境专业开设的首门专业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性了解,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到环境保护的基础性知识,以及环境防治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打开探索环境保护领域的兴趣之门。目前,大部分高校将这门课程开设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而第一、第二学期则以基础课程为主,完全不开设环境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固然符合教学规律,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许多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对环境科学专业了解甚少,对专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目标、专业特点、前景及专业发展方向等感到困惑。因此,建议将《环境科学导论》这门课程开设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便于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增加专业认识,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好地起到“引”和“导”的作用。此外,由于该课程属于导论性课程,讲的内容不能过于简单笼统,也不能过于复杂深入,避免重复后面课程的学习,这使得在学时安排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困惑,本人认为对此课程进行深入和全方位的教学探索和改革非常有必要。二、课程的内容《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汲取了国内外很多教材的优点。当前,各高等院校选用的参考教材中,由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培桐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理论体系最为完整,知识体系脉络清晰,简明易懂。此书获得了1987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奖,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该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广、内容多。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基础的理论和知识要进行详细讲解,从条件、建模入手,逐步推出结果。在内容的系统性上要比较完备,能涵盖如今环境科学领域的水体、大气、土壤等方面,并兼顾有害、放射和环评等小的方面;在结构上要循序渐进和由浅入深,注重术语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等基础知识的阐述;在深度上要掌握适中,毕竟《环境科学导论》会起到一个“概”或“导”的作用,因此更应该注重把握难易的程度,注重打好专业基础。由于授课学时所限,不可能全部内容面面俱到,而且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后续的专业课中会系统讲解,也不宜做过多介绍,因此要求教师进行详略选择,突出重点。例如:在大气环境部分,大气污染类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化学转化等是本章节重点;水体的环境部分,重点内容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类型和常见的污染指标等相关专业术语,此外还包括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规律等;土壤部分中,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污染物在土壤体系中的化学行为是讲授的重点。2.更新知识,关注热点。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保留传统经典的内容,剔除陈旧过时的内容,补充更新现有的教学知识和科技成果。授课时,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来阐述环境科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存在的一些环保问题,同时给学生适当补充国内外环境保护的最新发展动态,指出一些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这样既可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趣味性和知识性,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引用当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热点环境问题。比如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溴代阻燃剂、医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还有新兴的环境功能材料、污染控制技术等,都可从最新的国外学术杂志或者国际标准上摘录相关内容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这些热点问题的引入,既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引发他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为将来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探索性和协作性学习;在教学手段上,以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相结合;在授课模式上,采用互动式和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作为理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