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暑假专题:作文苏教版(大庆)【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暑假专题:作文二.重点、难点:(一)第一讲画龙点睛精心拟题知识要点: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2、“题好一半文”。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近几年来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1、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2)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3)层递《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4)比拟《小树又快活了》《读水千遍真有趣》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5)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6)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8)设问《错?对!》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9)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10)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活读书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11)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12)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读书就是爱自己》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13)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风物长宜放眼量》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14)反复《“我”为我服务》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15)通感《绿色可听》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2、善于引用(1)引用诗词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引用诗词是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2)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阴天?雨天》讲述的是自己在一天里的几次误会。3、借用符号(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一学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一学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