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词鉴赏中考主要考点★㈠朗读节奏的划分练习:改正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错误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类型:按照选材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王湾《次北固山下》2、思亲念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边关思乡《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望江南》《2009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P49~P56页对古诗分类如下:⒈(山水)田园类⒉羁旅类⒊写景抒怀类⒋边塞类⒌怀古(伤今)类⒍壮志未酬类⒎忧思报国类◇小技巧: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菊-高雅莲-高洁柳-惜别月光-思念落日-惆怅春风-得意浮云-飘零落叶-失意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松:坚贞高洁梧桐:凄凉悲伤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评价主旨常用词语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被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分析意境常用词语幽静宁谧苍莽深远热烈高昂壮阔幽远空灵辽阔苍凉幽美朦胧淳朴荒芜孤寂冷寂慷慨悲凉缠绵宛转空寂寥落萧条荒凉◇分析风格常用词语纤柔明快清新浪漫悲壮平易平实峻洁清雅清逸简练峻拔沉郁凄婉轻艳朴素自然隽永犀利婉曲洒脱旷达雄浑刚健豪放飘逸热情奔放大气磅礴笔力雄健㈢★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㈠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式)㈡表现手法㈢修辞方法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㈠表达方式(抒情方式)⒉间接抒情:⑴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⑶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㈡表现手法3.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分析手法常用词语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寄托衬托烘托渲染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㈢修辞方法古代诗人最喜欢用各种修辞方法来加大诗歌的表现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㈣品味诗歌语言、名句赏析⒈品味关键词语的妙用◇名句赏析☆㈣品味诗歌语言、名句赏析⒉对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品味诗歌的的语言特色☆不同的诗歌所体现出的语言有不同的特色,但在诗歌的创作中,一些著名的诗人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㈤鉴赏结构形式一般诗歌虽然篇幅不长,但也讲究起承转合,讲究首尾照应,讲究过渡,讲究伏笔等等。鉴赏诗歌的结构形式要从这些具体的结构特点入手:1.首尾照应2.层层深入3.先总后分4.先景后情。5.过渡(起承上启下)6.铺垫7.伏笔:⒈望岳杜甫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象,其中“钟”“割”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割字好在何处?《望岳》杜甫⑴本诗的主旨是表现诗人早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⑵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⑶本是紧扣“望”字,试作简要分析。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所见。“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细望所见。⑷后两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⒉《饮酒》陶渊明⑴诗人在“人境”“结庐”,为什么会感到“无车马喧”?答:心远地自偏。⑵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自己有心避开世俗社会,精神超凡脱俗,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没什么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⑶描写:东篱旁采摘盛开的菊花,无意中望见郁郁葱葱的庐山,有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