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报告一、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经过多年发展,xx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亮点分呈,呈现行业特色鲜明、技术不断提高、效益稳步提升、发展前景看好、政策保障到位等特点,。(一)行业特色鲜明。我县节能环保产业主要有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节能及洁净技术产品三大类,建成循环经济产业园竹园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其中资源综合利用类企业2家,分别为xx县天运金属开发有限公司与xx县环宇电子有限公司,以回收处置危废资源为主业,再生的产品市场广阔;环境保护服务以xx县环境监测站为主,提供“水和废水”、“噪声”、“环境空气和废气”等监测服务,年底将达到三级站标准;节能及洁净技术产品有节能电炉、农副产品加工,共有规模以上及以下企业10余家。(二)技术不断提高。我县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资源综合利用、节能、节水工艺技术等专利和应用十多项。其中天运金属开发有限公司重金属污染物处理及综合利用、青云上锰业一般废弃尾气综合利用、山东高速低品位锰矿综合利用、四川中哲新材料新型电解锰节能工艺改造、红日电器厂高效节能电炉等一大批专利技术完成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增强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县经信、环保、发改等部门积极在企业中推进节能节水技术应用,积极实施节能惠民工程、工业节能节水设备、技术推广,完成了对全县20余家石英砂加工企业完成节水改造,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三)效益稳步提升。截止2013年,规模以上纳入工业统计节能环保产业类企业共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35亿元,较2012年同比增长36.33%,销售收入实现2.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93万元,提供直接就业233人。2014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25万元。各类专利应用生产性项目新增产能0.6亿元,节能约908吨标准煤,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77.8%,节约企业直接成本约1000万元以上;循环经济园新材料产业园入驻企业4户,均为产业链关联项目,实现了水、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2013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四)发展前景看好。xx县天运金属开发有限公司重金属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2011年被列入环保部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项目,2014年与广元市环保局、广元市供销社联合推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生产厂房和设备安装并投产,且在全市范围内投放电池回收桶,企业已向省环保厅申请扩大经营范围,由现在的7种产品扩大到23种,将进一步扩大目前的生产能力,将有助于全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废弃电池的综合治理;2014年xx石材产业园五户规模以上企业积极推进水循环利用项目,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地下沉淀池和水循环使用项目,有效节水将达到万立方。(五)政策保障到位。县政府积极保障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在县本级财政资金中保障1000万元用于生态工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改扩能、推广利用新技术;2013年县政府专项划拨200万元用于xx县环保监测站建设,目前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设备购置已全部完成,投入运行;县发改、经信、财政、环保、科技等部门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上级财政资金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建设和技术应用,天运金属废电池综合利用、环宇电子光伏辅材回收、红源石业耐氢氟酸板材等一批项目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规模不大、整体带动力不强。多数企业面对新兴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资本积累缓慢,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竞争力不强。(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延伸较慢、效果不显。(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成本高,受传统习惯或管理因素影响,这些高科技产品应用推广难度较大。目前,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任属政府政策驱动型市场,没有各级政府政策的强力驱动,市场启动困难,步入成熟市场时间较长。三、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一)加强组织协调,着力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尽快成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工作。广泛吸纳省市专家把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前景和规划,组织业内专家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对重点项目和引进项目进行识别和市场前景预测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实有效的产业推进机制。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