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高校审美教育研究论文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非人们所说的日常生活的“诗意化”,它抛弃了传统的审美无功利思想,淡化了传统美学所强调的精神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高校审美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审美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论文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高校审美教育当今社会和文化的一大变化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审美和艺术走出了象牙塔与大众日常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它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转而成为公共资源并日趋日常生活化。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代语境下,既给今天高校的审美教育带来了无限的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这一时代语境下高校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试着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语境中对当今高校的审美教育进行探讨。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阐释自从陶东风2002年发表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一文之后,日常生活审美化在我国文艺界、美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直到今天也是方兴未艾。日常生活审美化最早由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和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提出。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指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主要呈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艺术亚文化的兴起,以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派和超现实运动为代表,他们打破了艺术和日常生活的界限,认为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或审美的对象。二是“将生活转变为艺术作品的谋划”,这一谋划致使审美消费成为时尚。三是日常生活的符号化和影像化。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日常生活日趋被符号化和影像化,使现实世界成为一种虚幻空间。(二)审美标准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价值之追求当人们进入到读图时代的时候,日常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阅读不再走进图书馆,欣赏音乐不必到音乐厅,只需在家按上几颗按钮即可,走在大街上,各种漂亮的物象跃入人们的眼帘,日常生活视乎被美的物象所包围。其实不然,这些所谓美的事物只是给予人们一饱眼福而已,其内在缺乏自身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语境里,大学生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评价事物美与不美的标准首先注重的是外在的光鲜,至于事物所具有的精神价值是其次。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当今大学生们崇尚的是那些富有刺激和情调的音乐和影片,那些具有丰富韵文的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早已过时,那些富有人生思考和教育意义的影片也不在他们喜欢之列。在看电影电视时,他们注重的是变幻多端的画面和影视明星,至于画面背后所蕴含的人生思考则很少去发掘,影片留给他们的不再是精神的满足而是感官的刺激。当问到他们“看一部影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72%的人选择“消遣”项。(三)审美能力的缺乏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是审美发现、审美欣赏、审美感受以及审美判断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尽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被美的物象所包围,但真正让当今大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判断美丑的时候却很困难,这与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息息相关。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和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在视觉影像的冲击之下,使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发生转向,从追求精神愉悦转变到感官刺激,意蕴丰富的古代诗词和山水画已难以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欣赏京剧在大学校园更是少见。除了审美发现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缺乏外,他们还缺乏应有的审美判断能力。在问卷中显示,在判断事物的美丑时,有53%的同学是根据感觉经验,7%的是凭借当时的心情,有40%的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即便有40%的同学在评价事物美丑时是根据审美观念,但他们的审美观念大多也是以追求感官刺激为目的的。三、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高校审美教育的策略尽管目前高校的审美教育受到了许多高校领导和有识之士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出现了一些缺失现象。比如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对美育没有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根据以上对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分析,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高校审美教育的意义更加突显。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合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青年,高校审美教育应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精神人格的重塑。(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当下消费主义思想意识盛行,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浮躁,价值观念发生变异,无私奉献精神匮乏,自私自利之心比较严重,缺乏应有的价值判断能力,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强调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非常有必要。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中提出了美是真与善的中介和桥梁,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提出了“兴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