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NUMPAGES3.液氨的主要理化和危险特性标识中文名液氨英文名LiquefiedLiquidammonia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CAS号7664-41-7危规号23003UN编号1005化学类别氨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流动液体,有特殊的刺激气味(臭),极易气化为气氨。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硝酸及亚硝酸盐、碘化物、溴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临界温度(℃)132.5临界压力(MPa)11.4熔点(℃)–77.7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348358.htm"\t"_blank"自燃点(℃)651.11燃烧热(KJ/mol)无资料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34293.htm"\t"_blank"爆炸极限16%~25%沸点(℃)–33.42水溶液pH值11.7液氨相对密度(水=1):0.82(-79℃)气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79515.htm"\t"_blank"相对密度(空气=1):0.59饱和蒸气压(KPa):857(20℃)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在氧气中能燃烧分解。引燃温度(℃)651闪点(℃)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爆炸下限(%)15.7爆炸上限(%)27.4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滴入皮肤,会冻伤和腐蚀。接触眼睛可使眼结膜水肿,角膜溃疡、虹膜炎、晶体混蚀甚至角膜穿孔。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急救措施清除污染:如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20分钟,如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就医。氨气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给湿化空气或输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48978.htm"\t"_blank"氧气。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人工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呼吸,检查人员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热烧伤处理(皮肤接触,引起化学烧伤):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就医。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