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经·氓《诗经》简介《诗经》氓:蚩:愆:将:垝垣:筮:咎:于:说:陨:徂:汤:渐:贰:罔:靡:夙:咥:隰:泮: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概述故事,理清情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笑嘻嘻地抱着布匹来买丝。其实他不是来买丝的,而是要和我商量婚事。送你渡过淇水,一直到了顿丘。不是我要拖延婚期,是你没有一个好的媒人。请你不要发怒,就把秋天作为我们的婚期吧!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登上那倒塌的墙壁,来遥望你的所在地——复关。看不见你的时候,我就眼泪连连。见到你之后,我有说有笑。你回家占卜,卦象没有不吉利的预兆。用你的车子来接我,把我的嫁妆搬回你家。重点、难点具体分析1第一部分(1-2章节):追述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①诵读1-2章节,品味语言后概括两人的性情。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树没有凋落的时候,他的叶子滋润有光泽。哎呀斑鸠啊,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因为吃多了会醉),哎呀女子啊,不要沉溺于男女的爱情中。男子迷恋爱情,尚且可以解脱,女子沉迷于爱情,就没有办法解脱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shāng),渐车帏裳。(区别衣裳shang)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桑树凋落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陨落了。自我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浩浩荡荡,浸湿了车四周的帷幔。我对爱情始终专一,是你怀有二心。你的行为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做你的妻子这几年来,没有什么家务事情我不做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你的心愿实现了以后,就对我施以凶暴。娘家的兄弟不知道我的处境,见我回来都在讥笑我。静下心来想一想,只有自身独自悲伤。重点、难点具体分析2第二部分(3、4、5章):追述婚后生活。(婚变)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一下这种表现手法。简析: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以桑起兴,引发下文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同时,这几句诗又以桑设喻,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其中,“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女子年长色衰。婚后男女主人公的表现如何?(请从原文找出相关的诗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和你白头偕老,到老了会使我产生怨恨。淇水也有岸,隰水总有个边(而我的愁思却无穷无尽)。少年时候的欢乐。有说有笑真是快乐。当年的誓言多么诚恳真挚,不曾料想现在变了心。你违反誓言的时候不念旧情,那就让这场爱情结束了吧!重点、难点具体分析3第三部分(第6章):自我伤心后的感受、决心。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决绝)(清醒)(刚烈)第一章:求婚,许婚第二章:相思、结婚第三章:劝诫、勿痴第四章:控告、移情第五章:补叙、苦楚和处境第六章:对比、怨恨和痛苦第三章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第三章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第四章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第五章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人物形象总结:女子:恋爱时的情深意切;婚变中的委曲求全;被弃后的伤情无奈;觉醒后的清醒刚烈。男子:薄情、三心二意、暴躁。小结诗经·采薇概述故事,理清情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第一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思归而不得归家的原因。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诗歌由物及人,引起下文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