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观察及护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观察及护理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观察及护理作者:郭叶敏【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40例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病例中有2例发生黎明现象;4例每天发生无症状低血糖;12例发生有症状低血糖;22例有餐后2小时高血糖。结论 通过正确使用CGMS,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才能最大地发挥CGMS的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关键词】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临床应用 护理为了达到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人们在不断深入研究血糖监测方法。随着一种新型皮下埋入式动态血糖监测仪的问世,改变了需要经常频繁监测自身血糖变化而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1].我院自2008年10月引进美国美顿力动态血糖监测仪到2009年12月先后为40例糖尿病病人成功使用,现将临床应用情况与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对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血糖,其中1型3例,2型37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26-65岁,空腹血糖13.5-7.2mmol/l 餐后血糖17.3-8.4mmol/l.1.2材料与方法1.2.1选用美国美顿力生产的皮下埋入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1.2.2备齐物品至病人床前,取平卧位,选择距脐部两侧5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后,将CGMS探头放置于持针注射器上,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持针注射器与皮肤成45度后按下开关,使针头快速刺入皮下,将持针注射器顺穿刺的相反方向拉出。分离探头与CGMS,,取出探头的内真芯,YONG接上CGMS,用3M防水薄膜固定贴固定。1.2.3对CGMS进行初始化,经初始化1h,机测指尖血糖值输入CGMS后,监测仪开始启动工作。1.2.4监测完毕,在电脑上回放,监测数据通过红外接口下载到电脑中,通过本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做出完整的血糖图和统计值,供医生做出诊断。2 护理2.1熟悉CGMS管理与要求2.1.1动态血糖监测探针头应放置在0.5℃冰箱储存,安装前在室温放置5分钟才可以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2.1.2使用碱性电池40天更换一次,如果CGMS正安装与病人身上必须在5分钟内换好电池。2.1.3CGMS出现报警显示时及时处理,排除故障15分钟后应马上输入一个及时的血糖值。2.2制定应用 CGMS的规范护理管理措施。2.3心理护理 CGMS是糖尿病治疗监测的高新科技手段,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患者不了解它的监测作用和监测过程,而产生不同的心理负担。其主要状况有:(1)10例不了解CGMS监测目的以及与指测血糖的区别;(2)8例担心发生故障报警不知如何处理;(3)10例担心医疗费用高;(4)12例担心CGMS安装后产生疼痛或造成生活的不便。针对此现象,在安装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CGMS系统的基本知识、使用目的及意义,消除不良心理,积极配合监测。2.4告知CGMS监测期间具体配合事项,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2.4.1让患者掌握仪器保养方法,指导患者防止线路折叠的有关方法,出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2.4.2佩戴CGMS监测期间,不能进行X线、CT、MRI的影像学检查,以防干扰。2.4.3进行CGMS监测期间,不必刻意减少食量或加大运动量,使结果更客观、真实。指导患者应穿宽松的上下分体衣服,并保持探头安装部位干燥,同时对安装CGMS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反应。不要在探头8cm之内区域注射胰岛素,以免对数据产生影响。3 结果40例病例中有2例发生黎明现象;4例每天发生无症状低血糖;12例发生有症状低血糖;22例有餐后2小时高血糖。4 小结CGMS以操作简单、佩带方便、损伤小、结果准确等优点广泛应用临床[2],CGMS的应用改变了需要经常频繁监测自身血糖变化而实现良好的血糖控制[3].CGMS能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24小时血糖监测,在指导糖尿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4].在住院期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为及时发现无知觉性低血糖发生,使用CGMS监测血糖更为准确,治疗更加及时有效。在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也降低了因低血糖发生而产生的住院费用,可以将糖尿病控制到更理想的地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高美英。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9-10.[2]陈爱荣,何继瑞,等。糠尿病病人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5月增刊)。[3]钟书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