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词人冯延巳的词作。此词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赏析“闲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难以确指它是某一种感情的事情,是每当你空闲下来,只要你有闲暇的时间,就无端涌上心头的这一种情绪。“谁道闲情抛掷久”在语序轴上是怎样说的呢?你看他的转折。“闲情”是这句的主要内容,我曾经挣扎,曾经努力,要把这闲情抛掷。这是第一层意思。我不但努力要抛掷,还努力了很久,是抛掷久,这是第二层意思。可是,开头两个字“谁道”,是谁说我真的抛掷了?是想抛没有成功,做不到,这是第三层意思。他说的时候,是盘旋转折着说进去的,所以,冯延巳的词是最有盘旋郁结情致的。他接着说“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他这个圈子是一直转下去的。我以为我的闲情抛掷了,可是当春天回来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那一份感情——惆怅还依旧,彼此呼应。他对感情时执着的,是抛弃不掉的,是“日日花前常病酒”,还“不辞镜里朱颜瘦”。这是一份固执的执着不改变的,虽然在痛苦之中也不放弃的一种感情的境界。“不辞镜里朱颜瘦”,它表现了几点特色。一个“不辞”,告诉我们冯延巳是有悲剧精神的`,因为他是在艰苦困难之中,有一种奋斗有一种挣扎的努力。这是“不辞”这两个字所表现的这种执着的在苦难中挣扎的精神。“镜里”两个字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是一种反省,冯正中的悲剧的性格是带着反省色彩的。“朱颜瘦”就代表他在挣扎奋斗之中所付出的这种代价,这种努力。自己能清楚的看到,那就放下,既然是痛苦的,那就不要病酒,不要赏花了,但他说“不辞”,这正是冯延巳词在感情的意境上的一个特色。冯延巳在中国词的发展商,在中国的词史之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一方面承继着五代的这一种伤春怨别的小词的传统,而他的意境却是“堂庑特大”。他的词写的是一种深挚的感情的意境。正是冯正中的开拓,使北宋初年的有一些大作家,除晏殊、欧阳修以外。像范仲淹、宋祁等,都是学问、道德、功业不可一世的人物,都写了小词。下半阕第一句“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与前半首是互相呼应的。“河畔青芜堤上柳”呼应上片“每到春来”;“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所说的愁,是闲愁,是惆怅,又有一个新愁,呼应了前半首的“惆怅还依旧”,呼应了“谁道闲情抛掷久”。这个新愁就是旧愁,就是想抛没有抛掉,到了春天又长出来的愁。“独立小桥风满袖”,桥,是没有屏障的,没有荫蔽,没有保护的所在,站在小桥上,风的寒冷的侵袭是何等的强烈。饶宗颐先生说这一句词,可能就暗示了他在南唐朝廷中所受到的周围政敌的攻击。我们可以不确信,但是我们可以说,他在这种政治地位环境之中,内心深处自然有这么一种悲哀的感受,甚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平林新月人归后”每个人都有一个归宿,每个人都有他的保护,每个人都有他的温暖,所有人都回家了,我为什么还站在这里呢?这首词直到结尾,也没有明写是什么感情,写得这么深沉感动的这么沉郁这么盘旋的一种感情是什么?没有。只是一种意境。词句注释⑴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鹊踏枝》十四首,郁伊倘怳,义兼比兴。”⑵闲情:即闲愁、春愁。抛掷:一作“抛弃”。⑶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⑷敢辞:不避,不怕。一作“不辞”。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⑸青芜:青草。芜,丛茂的草。⑹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白话译文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就算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也无悔。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创作背景冯延巳生活在南唐前中期,其词内容多是些闺阁园亭之景,伤春怨别之情。这就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可能作者另有寄托,但本事不明,创作时间难以确证。名家点评清人陈廷焯:“起得风流跌宕。‘为问’二句映起笔。‘独立’二语,仙境?凡境?断非凡笔。”(《云韶集》卷一)“始终不渝其志,亦可谓自信而不疑,果毅而有守矣。”(《词则·大雅集》)“可谓沉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沉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白雨斋词话》卷六)近人俞陛云:“词家每先言景,后言情,此词先情后景。结末二句寓情于景,弥觉风致夷犹。”(《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近人梁启超:“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