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_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是学生们从小到大都要学的内容,而且随着语文的改革,新的部编版教材古诗的内容相比之前增幅了87%,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比例,对于现在的学习生们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背诵古诗,更重要的是体会古诗的情感。这一制度的改革,让很多家长都十分的愤慨,有家长说到:“现在又不是古代了,现在都使用白话文,简单方便,为什么还要学生学习大量的古诗,本来孩子们的作业已经够多了,现在又增加这么多古诗,这是要让孩子们每天都熬夜刷题吗?”但是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所以,古诗是必学的,而且是一定要理解古诗的内容,光背诵还是不够的。因为在高考时会考到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就是分析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而是所占的分值还比较高,如果学生不能掌握,那么考试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己写作文的时候都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没有写作技巧,不懂得把握文章的机构和内容,更别说鉴赏古人的诗歌了,还有学生说到:“我哪有资格去鉴赏那么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呢?不是不会,而是我能力不够!”其实啊,古诗鉴赏哪有那么难,很多学生不愿意做,就是给自己找借口罢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其实对于这一类题型,也是有“套路”可言的。只要掌握了诗歌的答题技巧,在考试时依葫芦画瓢,就一定能取得不错的分数。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现代文积累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12.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13.心理描写:A揭示人物内心世界B使形象更为丰满充实14.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15.工笔细描:精雕细刻,丝毫毕现,具体生动16.细节描写:A真实精细B传神鲜明17.插叙:A丰富内容B深化主题C使事件曲折有致D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E对主要情节或中心时间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18.倒叙:A设置悬念,增加兴趣B读起来波澜起伏19.直接抒情:淋漓尽致20.间接抒情:A表达含蓄,含而不露B韵味悠长(不着一字,尽得风流)21.开头段:A提出话题,领起下文B点明主旨,统摄下文C设置悬念,吸引读者D蓄势(张本(即伏笔)、铺垫、照应、对比),奠定感情基调E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F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G与结尾呼应,强调主旨22.过渡段: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有时只开启下文)B引发议论,揭示主旨C衬托作用D渲染、烘托气氛E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23.结尾段:A照应主题,呼应开头B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卒章显志C升华感情,耐人寻味,启人思索24.线索:环环相扣,结构紧凑25.照应:A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B呼应文题26.举例:A具体实在,易于接受B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C丰富文章内容D表明XX观点27.多方面对比的作用:A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B使主旨的更加丰富C内容表现更加集中28.侧面烘托:A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B从侧面烘托XX的XX特征29.引用:A具有文学味B丰富文章C引起读者兴趣D表明XX观点30.长短句间杂:读起来错落有致31.叠词:A强调XXB读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32.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33.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笔调:点染作品,使之生动形象34.人物对话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B促进故事情节发展35.引用传说故事:A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引出、表明XX观点36.引用诗歌:A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B丰富文章内容C引起读者兴趣D含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