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处理方案伴随全球气候改变加剧,中国旱灾频发重发,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应对旱灾威胁,促进农业发展方法转变和农业可连续发展,特制订本方案。一、总体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强化土壤墒情监测,大力推进监测站(点)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墒情监测网络体系,扩大覆盖土壤墒情监测规模和范围。要充足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设备,全方面提升监测效率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关键农作物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墒情评价规范化和科学化。强化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提升墒情监测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领导决议提供依据。土壤墒情监测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以土壤和作物为对象,统筹计划、合理布局,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干旱易发区。经过采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突出土壤墒情监测关键技术步骤,实现定点、定时监测。分析汇总土壤墒情数据,评价作物需水情况,立即提出应对方法提议。建立墒情定时会商和汇报制度,提升时效性和结果表示可视化程度。二、基础标准(一)代表性。土壤墒情监测站(点)要充足考虑区域内主导作物、气候条件、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等原因合理布局,确保监测数据含有代表性。(二)立即性。土壤墒情监测要做到立即、快速、正确,出现旱涝灾情,应加大监测频率,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关键农时季节,应立即汇总相关信息,重大农事活动前有信息;日常监测工作,坚持定时采样,快速分析、立即汇总、按时上报。(三)规范性。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监测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按时上报。(四)规范性。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工作人员相对固定,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监测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调查内容详实、评价结论科学。三、关键工作(一)监测点布设选择区域范围内代表性强,当地政府重视,土肥水工作基础好,技术力量强,能够长久坚持县负担土壤墒情监测工作。以县为基础单元,依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作物布局、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生产水平等原因,选择有代表性农田,平均每10万亩耕地设置1个农田监测点(每个县不少于5个)。农田监测点应设置在作物集中连片、种植模式相对一致地块。采取统一编号,设置标志牌。开展基础情况调查,内容关键包含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灌排条件、地力等级、产量水平等;测定不一样层次土壤质地、容重、田间持水量等指标;拍摄景观照片,建立监测点档案。二)数据采集1、监测指标。通常按0~20cm、20~40cm、40~60cm、60~100cm四个层次监测土壤含水量,其中,0~20cm、20~40cm为必测层。播种出苗期时,加测0~10cm土层。特殊作物依据其需水特征和根系分布深度确定监测层次和深度。同时调查观察气象、作物表象、干土层厚度、田面开裂、浇灌、农事操作等相关数据。水田淹水时监测淹水深度、排水情况等。2、采集方法。固定监测:埋设固定式自动监测设备,传感器分别埋入土层深度10cm、30cm、50cm、80cm处进行监测,采取无线通讯方法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并做好定时校正和维护保养。流动监测:配置便携式监测仪器和交通工具,在监测点地块,以GPS仪定位点为中心,长方形地块采取“S”法,近似正方形田块采取“X”法或棋盘形采样法确定5个以上数据采集点进行监测,求平均值。3、采集时间。每个月10日、25日进行调查监测,在关键农时季节和发生旱涝灾情时,加大关键作物、关键区域监测频率和密度。(三)指标体系建立分不一样气候区域、土壤类型、种植作物开展墒情指标试验研究,建立关键作物土壤墒情指标体系。1、资料搜集。关键包含当地域关键作物种类、分布区域、播种面积和耕作制度;作物不一样生育阶段需水规律和浇灌试验研究结果;关键作物不一样生育阶段气候特征和改变规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和作物浇灌制度等。搜集或测定关键耕作土壤质地、容重、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土壤毛管断裂含水量等数据。2、田间试验。设置不一样水分条件处理,定时测定土壤含水量,观察记载作物生长久间各生长发育指标和作物受旱表象,建立不一样土壤含水量和作物生长发育和旱涝表象之间数据关系。建立指标体系。经过对已经有资料和田间试验结果分析整理,总结不一样土层深度关键作物不一样生育期土壤适宜相对含水量,和作物受旱和受涝表象指标,经教授会商形成土壤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四)墒情评价根据耕地利用类型确定评价等级标准,依据土壤水分、作物表象、生产情况原因综合评价墒情等级。各地可参考以下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并逐步建立本区域墒情评价指标体系。1、水浇地和旱地:渍涝:土壤水分饱和,田面出现积水,连续超出3天;不能播种,作物生长停滞。过多:土壤水分超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