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其中劳动力人口占4.98亿人。而我国目前耕地面积只有19亿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有近3.5亿人口属于剩余劳动力。2005年,我国有1.5亿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递增。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而他们的子女则被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和关爱而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时代课题。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学习方面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55—70岁的人口未受教育者高达39.7%,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数字还会更高一些。这就决定了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他们基本上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教育这些孩子,而且家庭中也缺少应有的文化氛围;即使有父母一方在家的留守儿童,也出现了由于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因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从而不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学习条件的情况。再加上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还要承担一定量的劳动,尤其是父母一方在家或孩子一人在家的情况更是如此。因此,他们不仅学习时间比较少,而且还造成了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环境较差的局面。并且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没多少文化照样打工挣钱,给孩子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新的“读书无用”的消极影响。(二)心理方面据资料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亲情和关怀,长年难与父母团圆,有的孩子甚至五、六年未见过父母回家,寄养在亲戚家里或由他人代管,或同爷爷奶奶等隔代长辈生活在一起。有的孩子甚至由于托管的亲戚又外出,出现被二次托管的现象。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内向,朋友圈狭窄,自尊心比较强,情感脆弱等问题。还有的留守儿童缺少必要的约束,自觉性差,任性而倔强,缺乏热情和同情心,常有违纪行为发生,从而形成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三)道德品行方面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良好的家庭管教氛围,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行上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混混搅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偷盗等,有些孩子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些无学上无工打的未成年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则更多。在一些地区,这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35%以上。[1](四)非社会性行为方面非社会性行为是指“儿童在自己与周围人之间人为地制造某种隔阂,使自己封闭起来,避免与社会接触的行为”。这种行为不易被意识到,甚至常常被忽视,并不具有明晰的社会化特征,它既非亲社会行为,也不是反社会行为,而且不是社会性问题行为或行为障碍。典型的非社会性行为主要有两种:“内向性行为和逃避性行为”。[2]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正常情感交流以及对父母的思念,其性格日趋变得内向、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或者胆小、自私等,这些特点即是留守儿童“非社会性行为”特征的外在表现。留守儿童的这种非社会性行为极容易发展成为问题行为或行为障碍,甚至越过它们径直突发为反社会行为。常见的发展趋向有两种,一是在儿童与他人的互动中成为“对他人的非社会性问题行为”,如孤独症、自闭症等;二是在儿童自我的发展中成为“对自己的非社会性问题行为”,如退缩忧郁、心因性缄默、自卑感等。[3]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家庭原因1.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还是子女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人生下来面临的第一个环境便是家庭,家庭是每个人首次社会化的重要场所,血缘关系则注定了父母将要给子女上人生首堂课,将会塑造孩子的人生模型。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也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里。”这都充分强调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而且家庭还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深厚的自然生理因素,带有不可更改的血缘性和遗传性,子女的诞生既是生物意义上人的培育,又是社会意义上人的诞生,家庭的功能不仅是生儿育女,而且是人生的摇篮。所以,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