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医学中临床细菌检验医学中临床细菌检验医学中临床细菌检验摘要:随着医学科学与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细菌的检验在实验检验中也占据这重要的地位,在疾病的防止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菌检验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要及时的为临床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从而更好的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细菌检验的控制,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细菌检验;标本管理;检验鉴定细菌检验是医学检验中最常见的检验方法,为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致病菌的确定,给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着重要的依据。细菌检验在多个环节上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在质量上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标本的采集、运送、保管、分离培养基菌种等等。如何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我们必须在各个环节做好相应的管理,保证细菌检查的准确性。1标本检验中质量的管理1.1致病菌分离鉴定1.1.1标本(细菌)的接种、分离和鉴定:要根据不同的标本、检验目的的不同,来接种不同的培养基。对于阳性培养要进行分离纯化,然后进行种属鉴定和分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不得擅自修改程序。对于疑难菌株,不得草率的下结论,要进行查阅资料及组织会诊。1.1.2如实记录检验过程和报告结果:在检验过程中对于所发生的问题和所看到现象,都要如实的记录,以便于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结论,也对以后进行改进工作和总结有个依据。对于诊断内容要进行登记,以便查询,如原报告有误或不完善,应发纠正报告。1.2药敏试验质控:药敏试验应严格按最新发布的NCCLS所规定的培养基、操作方法、药敏纸片和判定标准进行。为了监控试验过程的质量,必须做好药敏质控。1.2.1常用的药敏质控标准菌株:NCCLS从美国菌种收集中心(ATCC)选择推荐了一些菌株作为质控标准株1.2.2质控株的保存:尽管在检验中质控标准株要比其他一些菌株药敏结果相对稳定,但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如反复多次使用会造成菌株的变异。为了防止变异,必须将标准的株冻干保存。每月从冻干株中复苏1次,种入大豆胰酶消化肉汤中作为工作株。工作株可存放在4℃~8℃的条件中,并每周进行转种1次,使用4~5次后必须弃之。在质控中发现工作株结果有疑,应进行更换。在无冻干的条件下,可将质控株置入在以下物质中,①含10~15%甘油的大豆胰酶消化肉汤②脱纤维羊(或兔)血③脱脂奶④含50%小牛血清的肉汤,存于-20℃以下环境中(最好-60℃以下),亦可防止变异。1.2.3药敏质控方法:质控株应每天随临床分离株一道进行药敏试验,如果质控株的药敏结果质控在允许范围内,说明试验条件符合要求,结果可信;若药敏结果在质控范围外,则说明实验中可能出现了问题。在质控株的可信限在质控允许范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故在20次连续质控结果中仅允许1次落在范围之外,但也不能偏离质控允许的范围中间值4个标准差。此外,20次或跟多次药敏结果的平均应接近中间。如果20次连续质控结果中≥2次或30次中≥4次,那么结果不在允许范围内,则表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问题,必须要查明原因,进行解决。标本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上都受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细菌的检验中,检验的准确性也要提高。2细菌检验的准确度、认可度医学中细菌检验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提供临床诊断的可靠性。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方式和保管、分离培养的技术和方法等条件都可以影响细菌检验的结果。细菌检验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培养鉴定的方法,从而忽视了保本在采集时的.方法和采集标本时的质量。在目前标本的采集中,痰标本、脓性分泌物的标本及尿液标本等都存在着采集标本质量的问题。痰标本的采集,大多数是在自然情况下咳痰的方式进行,必然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上呼吸道分泌物种常有大龄的多种细菌(106~109/ml),因此痰标本在采集中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根据调查,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有17种常见的细菌,所以标本在培养前先进行革兰染色,再根据细胞种类及存在的细菌情况,来确定是否培养或者重新留取标本,对标本质量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也减少诊断结果的失误,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滥用。脓性分泌物分为外伤分泌物、术后感染分泌物、穿刺液等,在标本的采集中,也是存在质量的问题。标本在取材后,往往会培养出多种细菌。而这种多出的细菌并非是真正的病原菌,它多是创面上生长繁殖的杂菌。因此,在采取标本中一般是采取深部的分泌物,其后进行细菌的培养,也是先涂片,再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确定优势菌的存活数量。尿液细菌在采集和培养时大多数是使用“中段尿”,但检测后的结果于临床存在着差异,导致这样的差异,主要原因分为一尿液不做细菌计数而是以培养结果为准,二尿液标本未能及时送往实验室,导致细菌繁殖,造成假阳性结果,才使细菌检验出现错误,造成诊断与治疗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