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骨干教师跟岗交流学习总结骨干教师跟岗交流学习总结2012年11月12日,来自广州、中山、珠海、梅州、堪江、韶关六地的我们怀着期待与崇敬的心情来到了XX中学。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广雅中学高校长、何校长及工作室主持人老师和其他老师的热情款待。经过紧张而充实的20天的学习,我们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很多。现将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一、感受温老师、见识教学及教科研名家工作伊始,温老师给我们作了题为“教师的成长之路”的讲座,展示了他十多年来在农村中学坚持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经历和自己不断成长的幸福过程,让我领略了广东省名师专家的风采,分享了他的幸福,懂得了怎样走自己的路。我在倍受感染的同时,更坚定了走教育科研之路的信心;他还着重介绍了他的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有情、有趣、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让我感受到一个教育专家应该具备的学识、锐气、灵气和大气。他的“情趣教学法”让人耳目一新,他处处为学生着想,处处善待学生,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提供了最宽松的思维空间和安全的环境。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入了解该教法,他为我们上了节精彩的示范课。这节课对我感触很深:“原来试卷讲评课也可上得这么精彩,可见温老师真的把他的情趣教学法贯穿到每一节课,每一次评改作业,每一次与学生交流,在整个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情趣教学”,他使用这种方法的程度简直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温老师用他那人格魄力,影响着他的学生,可以想象能作为他的学生是多么幸福一件事情呀。在华南师范大学,我们听了朱玉军副主编《化学教育研究与论文写作---鉴于编辑视角的一点认识》的讲座,他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有一定的研究,要以研究的状态来分析教材内容,向我们介绍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他又为我们讲解了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这个讲座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以后在工作中一定要多抽时间来阅读并尽量养成写的习惯,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观察,勤思考,多积累,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古玉平校长侧重于探讨,时时处处都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的理念,如他强调:要变教案为学案、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特别强调了要关注学生的学情,而不能一味地赶进度,劝导老师们要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溺水三千、取其一瓢”,尽管在操作上可能比较困难,但只要是为了学生,就应该尽力去做。听完讲座,我感觉到了古校长为自己的理念的实现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敬佩之余,也深觉惭愧。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的讲座,有激情、有思想,他从理念、问题、对策等方面讲到了中学化学教学的改变,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让我明白在平时教学中需要批判、反思,“我们需要建构而不是灌输”。二、内容丰富、精彩纷呈1、课题研讨、不断进步温老师组织开展了课题研讨,包括各学员共九个课题,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对化学教学提出了很多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梁洪波老师的关于初三学生化学学习习惯调查研究和培养策略,从关注学生的习惯入手,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之路。高庆和李书方老师从化学教学的情趣教学的角度进行了挖掘;古玉平老师从初三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入手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林文娟和高菁老师的关于“待进生”的问题的研究;古见周老师的初三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去研究等都能给人以很多的启发和思考;温老师针对课题给我们一一指出他个人的观点,在研讨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几经修改,觉得自己的关于环境教育的课题研究的范围太大,而且不太好把握,而且课题申报书也写得太过于简单还应该更加细化,通过积极地研究探索,促使了我深入思考,也让我明白了做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一个不断努力、不懈追求的过程。2、听评互动、共同提高工作室为学员搭建了展现自我、共同提高的平台,每位学员在北兴中学都上了一节富有个性的汇报课,风格各异,互有千秋。课后开展了24次评课活动,旨在自我反思,共同提高,老师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思考。邱惠芬老师的课清新自然,既关注了重难点,又有深入的理解,既有整体的把握,也有重点研讨,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梁洪波老师利用他过硬的文笔功底所写的<<碳氏三姐妹>>以散文鉴赏的形式,指导学生诵读形式新颖,边读边总结,饶有趣味,引导学生赏析也很到位,既有方法指导,也有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激起了众多学员的共鸣。大家一致认为高菁老师善于整合教材、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引导得法。。每一节课温老师都作了非常精彩的点评,他的点评紧扣教材、高屋建瓴,往往点石成金,使大家有如拨重雾、茅塞顿开之感。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