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年陇南地区文县国家电网招聘之文学哲学类考试题库及答案【最新】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1、王统照的思想上表现“爱”与“美”的玄想,艺术上运用象征手法的小说代表作是()A.《湖畔儿语》B.《沉船》C.《沉思》D.《山雨》【答案】:C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答案】:B3、最早明确提出报纸具有“耳目喉舌”作用的中国政治家是()。A.林则徐B.康有为C.梁启超D.王韬【答案】:C4、主张文学应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是()A.陈独秀B.胡适C.周作人D.李大钊【答案】:C5、“我去还是不去?”是()A.是非问B.特指问C.选择问D.正反问【答案】:C6、现代著名作家中,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的是()A.夏衍B.沙汀C.艾芜D.茅盾【答案】:D7、“你的到来”是()A.体词性句法结构B.谓词性句法结构C.加词性句法结构D.主谓短语【答案】:A8、张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A.《归田赋》B.《鹦鹉赋》C.《二京赋》D.《刺世疾邪赋》【答案】:A9、在内容上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上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的新诗团体是()A.湖畔诗社B.新月社C.中国诗歌会D.创造社【答案】:C10、下列训释属于声训的是()A.《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B.《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C.《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泄泄犹沓沓也。”D.《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答案】:B11、阶级斗争根源于()A.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阶级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C.阶级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D.阶级的社会分工的不同【答案】:C1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A.若网在网,有条而不紊B.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C.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答案】:D13、一口气提出170多个问题的屈原的长诗是()A.《离骚》B.《天问》C.《九歌》D.《招魂》【答案】:B14、古代报纸的出资者是()A.个体农民B.官府或官僚C.文化人D.商家【答案】:B15、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A.完全自发的过程B.积极能动的过程C.消极被动的过程D.主观随意的过程【答案】:B16、下面对“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中“逝”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逝:往。B.逝:跑。C.逝:死。D.逝:通“誓”,发誓。【答案】:A17、汉语“坦克”中的“坦”是()A.词B.词根C.词缀D.音节【答案】:D18、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新闻事业是()A.阶级斗争的产物B.生产斗争的产物C.社会需要的产物D.科技进步的产物【答案】:C19、“按照上帝创世说,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地球,第二天创造了月亮,第三天创造了太阳。因此,地球存在的头三天是没有太阳的。”最能确切指出上述断定的逻辑漏洞的是()。A.上帝创世说是一种宗教臆想,完全没有科学根据B.“一天”的概念是由太阳对于地球的起落周期来定义的C.星球的形成确实有先后,但是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太阳比地球早形成D.没有太阳,一片漆黑,上帝又如何创造地球呢【答案】:B20、辛弃疾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但其主导风格是()A.温婉柔丽B.清新洒脱C.豪放悲壮D.旷达疏放【答案】:C21、“一群”中的“一”应读()A.阴平B.阳平C.上声D.去声【答案】:D22、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答案】:C23、为了反对“天赋观念”,洛克提出了()A.反省说B.“白板”说C.经验说D.回忆说【答案】:B24、“第一”中的“一”应读()A.阴平B.阳平C.轻声D.去声【答案】:A25、下面词语属阶级方言的一组是()A.多头、田心B.黔首、寡人C.行头、亮相D.圣母、上帝【答案】:B26、在新闻传播宏观选择中,最重要的选择是关于媒体的()A.政策定位和市场定位B.政策定位和受众定位C.受众定位和角色定位D.角色定位和市场定位【答案】:D27、借喻和借代都是借别的事物来代替本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借喻考虑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借代考虑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B.借喻考虑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同性,借代考虑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异性C.借喻考虑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借代考虑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关性D.借喻考虑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异性,借代考虑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同性【答案】:C28、汉语“他在读书”的“他”()A.不表示人称的语法范畴B.表示人称的语法范畴C.表示格的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