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用心爱心专心第10课《谈语言》我夯基·我达标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1)斟酌()(2)以讹传讹()(3)圩堤()(4)勉强()(5)时髦()(6)弄巧成拙()解析:此题考查易读错的字。答案:(1)zhēnzhuó(2)é(3)wéi(4)qiǎng(5)máo(6)zhuó2.在下列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________,适得其反。(2)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________。(3)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________,反复斟酌,不要________。解析:联系上下句子,用一个词语来表示。答案:(1)弄巧成拙(2)一劳永逸(3)推敲以讹传讹3.“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这句话中的“华丽”“文雅”“美妙”都加上引号的作用是什么?解析:掌握引号的作用。(1)表示引用。(2)表强调。(3)表否定,有讽刺作用。参考答案:表示强调,还有讽刺的意味。4.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2)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3)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要熟练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复、设问等。答案:(1)比喻(2)排比(3)设问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①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③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④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5.用原文的一句话概括这4段文字的中心论点。解析:中心论点应是第①段的首句。选文一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比如”“又比如”两个事例来论证论点。参考答案: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6.作者为证明这个中心论点,运用了哪两个事实论据?解析:第①段提出论点,②③段论证论点。此题即要求对②③段事例进行概括。参考答案:①有些报刊使用“最好水平”这种违背事理的说法,以讹传讹,越传越广。②有些报刊用语随便,误解“不以为然”的原意。7.“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这句话中“这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种”是指示代词,它所指代的内容也就是第④段的主要内容。答案: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所以一个人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年龄。便是“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纪虽轻而人已死了。8.第一段中加点的“活”和“死”各指什么?解析:“死”“活”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的。作者认为如果只是身体活着,但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活的木乃伊,实质上这与“死”没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活:肉体活着;死:精神丧失了。9.作者判断一个人是否年轻的标准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解析:认真读文章,注意关键词语“所以”。参考答案: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10.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解析:仔细读文章,不难看出第一段是从反面写,第二段是从正面写。参考答案:对比。强调了人要有年轻精神。11.据你所知,举出一位如文中所说的“人已死了”“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