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麦病害条锈病从危害部位看:叶部病害叶鞘和茎秆病害穗部病害根部病害全株性病害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有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纹枯病和全蚀病在一些地区危害严重。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上的三大病害。小麦赤霉病:跨长江过黄河,向北向西推移,河南、陕西关中、青海、宁夏引黄灌区均有发生。小麦白粉病:危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华北麦区主要病害,北京、山东、河南等常年发生。小麦纹枯病: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病害,自80年代以来危害逐年加剧。小麦黑穗病局部地区起死回升。小麦线虫病极个别地区也有回升。总之,我国麦类病害呈现北病南移、南病北移,内病西进,次要病害上升,主要病害危害加重的大趋势。加上现在的TCK威胁,我们任重而道远。条锈病(小麦条锈、大麦条锈、黑麦条锈病)秆锈病(小麦秆锈、大麦秆锈、黑麦秆锈病)叶锈病(小麦叶锈、大麦叶锈病)冠锈病(燕麦冠锈病)西北欧: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主,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叶锈为主。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锈次之。但近年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亚洲东部:三锈并重。小麦条锈病:发生最广,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重的地区:西北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西部冬、春麦区;华北区: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淮北冬麦区;西南区: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冬麦区发生较重。小麦秆锈病: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常发区和易发区有:☆闽、粤东南沿海越冬区;☆云南越冬区:包括红河、文山、思茅及德宏自治州;☆江淮中下游冬麦区☆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晚熟春麦区。小麦叶锈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过去以长江中下游、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在华北、东北地区也逐渐严重起来,成为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题。3种锈病的症状三种锈病症状1.病原菌分类和转主寄生均属于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学名分别为:条锈: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国内外均无转主寄主叶锈:隐匿柄锈菌小麦转化型P.reconditaf.sp.tritici或P.reconditavar.tritici转主寄主是唐松草、小乌头、牛舌草、铁线莲秆锈: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graminisf.sp.tritici或P.graminisvar.tritici转主寄主是小檗、十大功劳3种锈病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三种锈菌孢子形态区别病菌我国主要发生在西北、西南、华北和淮北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相对较轻。在大流行年份可造成30%左右的产量损失甚至绝收。20世纪50~60年代,发生频率高,产量损失大,导致饥荒。危害部位: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及穗部也可受害。发病时期: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病叶上先形成褪绿斑点,后成隆起的橘黄色疱疹斑(夏孢子),它们与叶脉平行成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散出黄色粉末。小麦近成熟时,在病部出现短线状黑褐色斑点(冬孢子),表皮不破裂。幼苗叶片上的孢子堆排列成同心圆状。(二)病原: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小麦条锈病[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大麦条锈病[P.striiformisf.sp.hordei]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和致病性变异。夏孢子:鲜黄色、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褐色、双胞、分隔处缢缩、棍棒形、有短柄。未发现有性世代(担孢子)。1.温度敏感性:条锈病菌耐寒力强,但不耐高温和高湿。旬均气温22~23℃是小麦条锈菌越夏的温度上限。2.寄主范围:主要寄生于小麦有些小种可以侵染大麦和黑麦的某些品种。同时还发现杂草寄主有14个属72个种。3.致病性分化:全世界已经鉴定出的条锈菌生理小种近100个。我国先后发现和定名了31个生理小种(条中1号至条中31号),明确了新小种的产生和发展是导致中国7批品种丧失抗锈性和病害周期性流行的主要原因.(三)病害循环:小麦条锈病病害循环越夏:由于病菌喜凉不耐热,所以越夏是条锈病周年循环的关键。要求:旬均温在20℃以下地区。在夏季条锈菌夏孢子可通过气流传播到高寒地区的寄主上。陇南、陇东,青海东部和四川西北部。越夏寄主:自生麦苗以及晚熟冬麦和春麦(可迟至9月以后)(1)西北越夏区:(2)川西北越夏区:上述两地区面积约20万hm2,是中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越夏区,也是东部麦区秋苗感病的主要菌源基地,其中陇南和陇东是中国条锈病流行的关键地区。(3)云南越夏区:越夏菌源作用主要限于本地区(4)新疆越夏区:越夏菌源作用主要限于本地区(5)华北越夏区:越夏菌源很少,作用很小。1、温度:越夏期间(7~8月)旬均气温以不超过2O℃为最宜,最高不超过22℃,超过23℃条锈菌完全不能越夏。因此,把旬均气温22~23℃定为小麦条锈菌越夏的温度上限。2、海拔高度:陇东越夏海拔高度下限为1400m;陇东等自生苗越夏海拔范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