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滕王阁序》教案《滕王阁序》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滕王阁序》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2..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3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4.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总结归纳法2、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情感与价值观: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3、“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2、指导学生背诵2——5段。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二、解读《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悠闲的白云,深潭(指江)的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春秋。滕王死去了,可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三、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他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他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他渡海溺水,英年早逝。四、诵读课文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五、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感叹盛宴难再。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滕王阁序》教案2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鉴赏】这首“洗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