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修订深解读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修订深解读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发布了考试大纲中部分修订的内容,根据化学学科修订的内容,我们能够得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2017年的高考备考?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修订深解读,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化学:深挖考点考情做到胸有成竹一、山东卷VS全国卷(一)命题思想比较山东卷“广积粮”,全国卷“深挖洞”!相对来说山东命题考点较为分散,而全国卷命题考点比较集中且考查方式相对固定,更有章可循,这就使得平时复习时目标较为明确,“中靶”的可能性更大。(二)全国卷增加的内容1.电子式的书写、晶体类型的判断,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量问题)3.无机框图推断题4.二价铁的检验:K3[Fe(CN)6]5.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官能团,上升到类别要求,顺反异构6.有机化学模块的各种谱图,尤其是核磁共振氢谱(NMR)中峰的个数与峰面积和氢原子的关系7.羟醛缩合原理(α-C、H与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8.聚合物单体的判断9.实验仪器的识别:三颈烧瓶,滴液漏斗,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的识别与用途10.有关计算方面的变化(1)要求步骤(2)运算量大,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3)需要近似处理,有效数字(4)特殊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压强平衡常数)二、鲁科版与人教版的不同《必修1》1.危险品分类与标志2.粗盐提纯3.分液操作4.碳酸根检验5.硅酸盐以氧化物形式表示6.铝箔熔化不滴落,NaAlO27.焰色反应8.明矾净水9.干燥剂硅胶(吸附)10.黑面包实验11.空气污染指数(API)《有机化学基础》1.三键、醚键2.比例模型vs填充模型;实验式vs最简式3.95.6%酒精与4.4%水共沸4.重结晶5.核磁共振氢谱6.顺反异构7.乙炔制备8.乙醇与重铬酸钾反应10.油脂氢化(硬化)11.果糖的还原性12.纤维素一个葡萄糖单元有三个羟基13.颜色反应《化学反应原理》1.燃烧热与中和热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H++2e—=H2↑(鲁科版);2H2O+2e—=H2↑+2OH—(人教版)三、2016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试题分析1.试题整体分析:考点分布兼顾稳定度与灵活性,整体难度下降试题基本遵循“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命题指导思想,全卷设计合理、注重能力立意,综合程度增大。试题源于教材,以考查高中基础知识为主线,考查基础能力。这套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几乎覆盖了高中化学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2.试题特点(1)突出主干知识,考点分布全面(2)注重化学思想的考查,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3)考查综合运用能力(4)重视化学基本方法运用,淡化特殊技巧,提问方式有所创新四、全国卷I近三年考点与难度比较不难看出,2016年的高考全国卷I的理综化学命题是近年来难度最低的一年,有从过去的“深挖洞”向“广积粮”变化的趋势。要求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备考时除了参考全国卷I以外,还要参考近几年的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五、2017年命题预测题型:选择题7题,42分;非选择题必考题3题,包括实验题、化学反应原理题与化工流程题,共43分;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选考题将从《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二选一题,15分,共计100分。(1)选择题化学与STS、阿伏加德罗常数、有机化学、电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以分离、提纯为主)、元素周期表、水溶液。有可能增加离子共存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第II卷:3(必做)+1(选做)实验题、工艺流程题、化学平衡+有机框图推断有可能增加无极框图推断(可能结合元素周期表)和电化学大题六、复习攻略1.重视教材:在复习中切莫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1)认真阅读教材,重视课后习题(2)注重对双基的全面把握与拓展,深刻理解和掌握双基的内涵与外延。2.重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储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让各知识点的联系通畅,网络枝干脉络清晰,用理解记忆代替机械记忆。3.依托基础提升能力高考题中无论难易、无论题型,都是以重要的双基为素材,高考重点始终是课本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但纯粹的知识性的题目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更多的是知识应用性的题目,把课本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工艺流程,社会热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