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该院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0例。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划分成平局的两组,即: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微波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对比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换药次数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和患者总满意度(97.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71.43%),组间对比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微波联合α-糜蛋白酶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加快伤口愈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关键词]妇产科;微波;α-糜蛋白酶;临床效果;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它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恢复影响严重,容易造成术后感染、手术失败等问题,妇产科患者还容易造成母婴的死亡[1-2]。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研究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以来,在该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0例。将患者根据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35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微波联合α-糜蛋白酶进行临床治疗,并分析、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选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之间,妇产科收治的`7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患者年龄大约在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3.6)岁;手术类型中,18例为子宫肌瘤切除术,29例为剖宫产手术,8例为宫外孕手术,10例为子宫切除术,5例为其他手术。将70例患者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5例,年龄大约在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1±4.0)岁;手术类型中,8例为子宫肌瘤切除术,15例为剖宫产手术,3例为宫外孕手术,7例为子宫切除术,2例为其他手术。观察组患者35例,年龄大约在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9±3.8)岁;手术类型中,10例为子宫肌瘤切除术,14例为剖宫产手术,5例为宫外孕手术,3例为子宫切除术,3例为其他手术。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医生根据患者切口液化情况将部分缝线拆除,将失活组织剔除,并采用生理盐水以及氧化氢溶液对创腔进行反复冲洗,而后进行胶片引流。完成后重新更换干燥、清洁的敷料进行切口覆盖,直至切口自然愈合。1.2.2观察组采用微波联合α-糜蛋白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同上),但需要在冲洗切口的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的α-糜蛋白酶(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112)。同时,给予患者微波照射治疗,30min/次,2次/d,至切口愈合。1.3评价标准1.3.1治愈患者经过1~3d的治疗后,其临床液化症状完全消失,液化切口完全愈合。1.3.2显效患者经过4~5d的治疗后,其临床液化症状明显减轻,切口基本愈合或大部分愈合。1.3.3有效患者经过5d治疗后,其临床液化症状有所减轻,但大部分切口仍未愈合,经过10d持续治疗后完全愈合。1.3.4无效患者经过5d治疗后,液化症状未减轻,切口未愈合,且出现液化加重、拆线开裂等问题。1.3.5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0%[3-4]。1.4统计方法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2.1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平均治疗时间、换药次数以及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x±s)2.2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分析临床比较分析显示,对照组35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28/35),观察组35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35/3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