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我国社会救助中的慈善参与作者姓名:XXX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目前,我国解决社会救助的问题形式已由政府开始想法律、经济、社会的度佛昂面转变,尤其在救灾赈灾、扶贫、社会福利等工作,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本文以省里下达课题研究任务为契机,深入调查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中慈善的参与情况,在调研中提出我国社会救助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对策,希望这些调研结果能为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更好的结合,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造福更多的社区提供一些理论的参考。关键词:社会救助;问题;慈善;参与作者简介:姓名XX,性别,出生年月,XX单位调研基本情况介绍(一)简述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的内涵与发展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行动;而慈善事业是指以社会捐赠、无偿服务为主要方式的民间社会救助事业,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从最早人类早期的社会互助和慈善济贫行动开始。时至今日,社会救助从理念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救助的理念上,由早期的自发互助、慈善济贫行动,发展为国家政府责任、国民权利的国家政策。在社会救助的内容上,早期的救助对象基本上是“社会边缘人”,比如老人、孤寡者、残疾人、流浪汉等;济贫法时期,在保持早期针对特殊人群救助的同时,将救助对象扩展到无力谋生的贫民和贫困家庭,又发展为“公共救助”和“国民救助”;救助的项目也由生活救助发展为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和收入支持,更重视受助者个人的自立;救助的资源也由原来的实物救助发展为实物救助与服务救助以及制度的整合、分化相结合[1]。(二)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救助工作的逐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的领域逐渐稳定在救灾、救贫两个方面。1.灾害救助: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救灾工作,建国以来一直都把灾民生活救助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把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和减轻自然灾害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专门制定了《中国减灾规划》,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灾害救助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常常使灾民突然陷入生活困境,较常出现的是无粮或粮食不足、缺少衣被、无家可归,社会救助组织对灾民的生活救助可以集中在解决吃饭问题、穿衣问题、住房问题上;同时,为满足灾区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还可以向缺医少药的灾区派医送药,参与防疫防病[2]。2.贫困救助:在我国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存在着相当多的贫困户。根据贫困户是暂时贫困,抑或是常年贫困的差别,社区志愿服务可以采取定期定量救济和临时救济的救助方式。(三)当前社会救助的发展现状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具体了解到以下情况:第一、目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慈善组织的完善和媒体的正面宣传及公众的积极参与下,社会救助取得了一定成绩,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其中,慈善事业的支持占很大的比重。所以,政府政策法律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来看,近几年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对纳税人向中华慈善总会等五家单位的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规定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该文件进一步从法律上规范了捐赠抵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3]。近年来,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一些与慈善事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包括宪法、民法、刑法、合同法、老年、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的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救济、优抚福利、财政、税收、海关等法律法规。更有一大批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办法》、《审计机关对社会捐赠资金审计实施办法》、《残疾人专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及《实施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赠物资监管办法》等都直接从法律上对发展慈善事业给予了支持和保护,规范、促进了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从而让社会救助能得到慈善组织的更大支持。(四)社会救助有序发展,慈善捐助成果显著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民间组织36万个,其中社团20万个,比上年增长10%;民办非企业单位18万个,比上年增长8.6%;基金会1340个,比上年增长15.3%。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政府全面推动阶段。2011年成功召开中华慈善大会,以举办“中华慈善奖”评选和表彰活动为契机,向全社会发出政府支持慈善事业的信号,向公众发出积极投入慈善事业的号召[4]。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立了3.2万个经常性捐助工作站(点),初步形成了社会捐助网络。全年各级民政部门共接收捐赠款3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