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软弱黄土隧道围岩变形数值模拟摘要:为了研究软弱黄土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以某黄土隧道为依托采用MIDAS/GTS数值模拟软件对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并对软弱黄土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及塑性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X方向变形主要位于边墙底部以及仰拱交角处最大变形量为12.66cm;Y方向变形主要是拱顶沉降和隧底隆起拱顶沉降最大为17.97cm隧底最大隆起量为15.56cm周边收敛、拱顶沉降和隧底隆起均较大。隧道塑性区呈“蝴蝶型”分布并且在隧底及边墙部位分布较大。研究结果可为软弱黄土隧道的施工提供指导。关键词:黄土隧道;MIDAS/GTS;变形规律;塑性区1引言黄土特有的物理力学性质使得黄土遇水后强度及变形有较大变化对地下结构物的稳定和安全有较大影响。加之黄土地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等条件比较复杂导致黄土地区隧道稳定性受到较大威胁部分黄土隧道使用几年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隧道病害[1-2]。因此开展黄土隧道围岩变形和稳定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软弱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典型断面为依托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同时对围岩塑性区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3-6]。2MIDAS/GTS数值模拟分析2.1模拟说明选取某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典型断面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根据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力学特性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模拟计算。洞口段围岩为Ⅴ围岩上部湿陷性黄土厚度约为35米下部为非湿陷性黄土隧道全部位于湿陷性黄土层中施工方式为CD法开挖。2.2计算模型及参数(1)模型的建立对于隧道工程数值计算模型的范围一般取隧道开挖断面3~5倍最大洞径(或最大跨度)上部用地层压力(重力)来代替。该隧道洞跨d=12.82m因此计算模型的边界范围是左右边界及下边界距离隧道圆心为45m上边界取至自由地表隧道埋深约为20m土体分为两层上部土体为湿陷性黄土厚度约为35m下部为非湿陷性黄土厚度约为35m隧道全部位于湿陷性黄土层中。在两侧边界施加X方向的位移约束在底部边界施加Z方向的位移约束荷载只考虑自重的作用。同时建立以下假定:1)所有材料均为均质、连续、各项同性的。2)围岩采用符合莫尔―库伦屈服条件的材料模拟喷射混凝土、钢架和用梁单元模拟锚杆用桁架单元(植入式桁架)模拟。3)二衬作为隧道后期安全储备此处暂不考虑二衬的作用。4)不考虑空间效应采用二维平面计算模型。(2)计算参数的选取计算模型根据隧道的结构特征和工程地质特征建立采用复合式衬砌开挖半径6.58m采用CD法开挖施工。初期支护采用喷射C25混凝土厚25cm;I20a型钢拱架;锚杆采用φ22药卷锚杆L=4m间距100cm只在边墙处布置。3计算结果分析3.1围岩位移分析隧道开挖后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沉降比较明显隧道开挖后土体的变形趋势为:隧道上部土体整体向隧道方向沉降隧道仰拱下部土体在两侧土体压力的作用下有向隧道内部挤压变形的趋势。X方向变形主要位于边墙底部以及仰拱交角处最大变形量为12.66cm;Y方向变形主要是拱顶沉降和隧底隆起拱顶沉降最大为17.97cm隧底最大隆起量为15.56cm周边收敛、拱顶沉降和隧底隆起均较大施工时应加强初期支护防止初支变形过大引起二衬侵限。3.2围岩塑性区分析围岩塑性区分布情况分别如图1所示。图1等效塑性应变图从图1可以看出隧道施工完成后会在隧道周围产生塑性变形这部分变形是不可恢复的土体变形主要由施工扰动引起。塑性区呈“蝴蝶型”分布并且在隧底及边墙部位分布较大。施工时应注意加强隧底及边墙部位的支护并提高施工工艺使边墙与仰拱部位平滑过渡防止应力集中的产生。4结语本文以某黄土隧道洞口浅埋段典型断面为原型通过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软弱黄土隧道围岩变形规律及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隧道开挖后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沉降比较明显X方向变形主要位于边墙底部以及仰拱交角处最大变形量为12.66cm;Y方向变形主要是拱顶沉降和隧底隆起拱顶沉降最大为17.97cm隧底最大隆起量为15.56cm周边收敛、拱顶沉降和隧底隆起均较大。(2)隧道塑性区呈“蝴蝶型”分布并且在隧底及边墙部位分布较大。施工时应注意加强隧底及边墙部位的支护并提高施工工艺使边墙与仰拱部位平滑过渡防止应力集中的产生。参考文献[1]王亚琼谢永利晏长根.黄土公路隧道病害治理实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