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227433A(43)申请公布日2017.10.03(21)申请号201710383298.2C21D6/00(2006.01)(22)申请日2017.05.26(71)申请人中北大学地址030051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学院路3号(72)发明人刘和平孙凤儿荆兴斌刘斌裴海祥高一波姬秀芳(74)专利代理机构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4101代理人申艳玲(51)Int.Cl.C22C38/38(2006.01)C22C38/34(2006.01)C22C38/30(2006.01)C22C38/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54)发明名称一种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组分:C:0.15-0.38%,Si:1.6-2.8%,Mn:1.8-2.7%,Cr:0.6-1.5%,Al:2.5-3.8%,S:≤0.01%,P:≤0.01%,其余为Fe。制备方法为:将钢迅速加热到(Ac3+20)℃,等温5-30min;再快速淬火到(Ms-10)℃的温度,停留时间为5-10s;然后在(Ms-10)~(Ms+10)温度之间以0.2-1.0℃/min的速度升温,且进行持续升温碳分配,持续时间为10-100min;再淬火到室温,在室温获得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该技术在较大尺寸产品生产中保证工艺稳定性与组织强韧性。CN107227433ACN107227433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0.15-0.38%,Si:1.6-2.8%,Mn:1.8-2.7%,Cr:0.6-1.5%,Al:2.5-3.8%,S:≤0.01%,P:≤0.01%,其余为F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0.19-0.25%,Si:2.0-2.7%,Mn:1.8-2.2%,Cr:1.1-1.5%,Al:2.5-3.1%,S:≤0.01%,P:≤0.01%,其余为Fe。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其特征在于:该双相钢的抗拉强度Rm为1346~1366MPa,屈服强度Rp0.2为828~852MPa,总延伸率为12.3~13.1%。4.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将原料钢迅速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以上20℃,等温5-30min,使其充分奥氏体化;第二步,快速淬火到马氏体转化温度以下10℃,停留时间5-10s;第三步,然后在(Ms-10)~(Ms+10)温度之间范围内进行慢速升温,且进行持续升温,持续时间为10-100min,使碳由马氏体向残余奥氏体分配,此时马氏体中的碳含量下降,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升高;第四步,最后再淬火到室温,在室温获得稳定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双相组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钢,其基体组织选择马氏体组织,该马氏体组织以含有高密度位错的细板条马氏体为主。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快速淬火的速度为50-100℃/s。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在(Ms-10)~(Ms+1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慢速升温,实现了碳分配。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慢速升温的速度为0.2-1.0℃/min。2CN107227433A说明书1/3页一种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马氏体奥氏体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马氏体奥氏体纳米级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背景技术[0002]众所周知,钢铁产业发展需要调整钢材产品结构。中国是钢铁大国,我国的粗钢产量约占世界粗钢产量的46%;但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有技术竞争力的钢铁材料,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的钢材产品雷同。现在,我国生产的大多数钢铁材料技术都源自其它工业化国家,特别是一些新型的钢铁材料,如:建筑用钢高强度钢、汽车用DP钢和TRIP钢、能源用T/P91钢和T/P92钢等。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钢铁企业对创新技术的追求在增长,我国钢铁行业担负着通过技术研发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任。但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始终困扰着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从数量和品种质量来讲,我国钢铁工业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表明,中国钢铁产品结构失衡。这种状况不利于中国钢铁产业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