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方本科院校“双创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本文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现状结合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要求立足于当前“双创”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与“双创”能力培养的有关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双创”教育改革的深入构建“以培养能力为本拓宽就业渠道为导向”的教育平台借鉴国内外教育成果探讨可行性为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关键词:服装设计双创型人才培养来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突破749万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导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查阅近三年数据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创业一方面考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对高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及地方高校引起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双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大学生“双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5年为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起步之年到2017年要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然而国内高校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根本性转变的现状: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双创”教育但由于各种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仅仅简单地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补充和改善对“双创型”人才培养形成不了实质的作用。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国外高等院校“双创”教育的提出至今已有近七十年历史在欧美发达国家深受重视各具特色并自成体系已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创”教育最早由百森商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结合个人兴趣、特长及社会环境规划整个创业流程。1983年开始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校每年都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种创业大赛被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大学。美国的“双创”教育一直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并率先发掘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一方面美国大学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智库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源。另一方面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下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中心。德国第二次学院革命之后一批后起的工科大学关注“双创”教育在入学之初就能针对未来的职业而进行科学的生涯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作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理念之一的“双创”教育成为包括欧美、日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路和方向力求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5年国务院将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双创”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到现在“双创”教育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形成三类具代表性的模式:第一类提倡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开展“双创”教育强调“双创”教育的意识培养和知识构建以此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类提倡“双创”知识和技能培养与实践教育模式的同时进行商业化运作校园加创业园的方式指导学生在社会中立足。第三类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服务在实战环节中培养“双创”基本素质。综上所述“双创”教育发展已初见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双创”教育的形式较单一在培养机制上也不够完善;“双创”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等。选择国内外拥有服装设计专业的高校分析其在人才培养及就业、创业能力发展方面的管理模式、课程建设、政策措施研究利弊界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和时效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并借鉴成功经验应用于我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由于我国高服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又属于应用型专业服装设计艺术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仍然于摸索阶段而服装业正处于升级阶段对“双创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服装专业毕业生“双创”需要的现实课题也是亟待重视和有必要展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二、“双创型”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意义通过“双创型”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理论创新;有利于适应服装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供应和使用机制上的需要;通过创新校企合作途径拓宽产学研研究平台给学生增加课题研究的机会和企业合作的机会。同时为高校教师提供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对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服务社会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三、“双创型”设计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