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262390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262390A(43)申请公布日2011.11.30(21)申请号201010185784.1(22)申请日2010.05.28(71)申请人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300074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1号(72)发明人王晨赵国望马广礼(74)专利代理机构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8代理人杨宝兰(51)Int.Cl.G04B27/00(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7页(54)发明名称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包括:调节部分、拉挡部分、转换部分、支撑部分;转换部分包括摇摆齿轴和摇摆齿轴簧,支撑部分包括夹板和盖片;夹板和盖片上分别形成有位置和形状相同的一轨道A,摇摆齿轴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夹板和盖片的轨道A内;摇摆齿轴始终与拨针轮部件啮合,并以拨针轮部件为轴心作圆周运动;调节部分包括柄轴、立轮和拨针轮部件;拉挡部件通过拉挡轴定位。有益效果是:由于将时间调整和上弦两种功能结构同时安排在机芯的同一侧,便于控制尺寸,使精度更高;摇摆齿轴在夹板的轨道上分别与不同的功能结构在同一平面内啮合与脱啮,保证传动更加平顺,调节功能时手感更好。CN102639ACCNN11022623900226240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包括:调节部分、拉挡部分、转换部分、支撑部分、上条介轮(10)和拨针过轮部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部分包括摇摆齿轴(7)和摇摆齿轴簧(8),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夹板(9)和盖片(12);所述摇摆齿轴簧(8)安装在夹板(9)上,并作用于摇摆齿轴(7);所述夹板(9)和盖片(12)上分别形成有位置和形状相同的一轨道A,所述摇摆齿轴(7)的上下两端分别置于夹板(9)和盖片(12)的轨道A内;所述摇摆齿轴(7)始终与拨针轮部件(6)啮合,并以拨针轮部件(6)为轴心作圆周运动;所述上条介轮(10)和拨针过轮部件(11)分别被固定在夹板(9)与盖片(12)之间;所述调节部分包括柄轴(4)、立轮(5)和拨针轮部件(6);所述柄轴(4)的方榫穿过立轮(5)的中心方孔安装于夹板(9)上;所述拨针轮部件(6)安装于盖片(12)与夹板(9)之间;所述拨针轮部件(6)与立轮(5)啮合;所述拉挡部分包括拉挡部件(1)和拉挡轴(3);所述拉挡部件(1)安装于夹板(9)上,通过拉挡轴(3)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条拨针转换机构还包括有拉挡压簧(2);所述拉挡压簧(2)安装在摇摆齿轴簧(8)上部,压住拉挡部件(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A的实际长度大于或等于摇摆齿轴(7)的工作行程,且保证所述摇摆齿轴(7)在与上条介轮(10)完全脱啮时,所述摇摆齿轴(7)的齿顶圆与拨针过轮部件(11)的齿顶圆互不干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挡部件(1)由拉挡(1a)、第一拉挡钉(1b)、第二拉挡钉(1c)压合而成,所述第一拉挡钉(1b)与柄轴刻槽(4a)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挡压簧(2)的末端形成有第一凹槽(2a)和第二凹槽(2b)。2CCNN110226239002262404A说明书1/4页一种手表上条拨针转换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表转换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机芯为一字排列结构的时间调整和上弦互不干扰的上条拨针转换机构。背景技术[0002]目前已有的通过柄轴抽拉的功能转换结构,受到机芯整体结构的限制,不能独立的完成对上条拨针的转换工作,换言之,他们只能单纯的应付由旋向改变所带来的啮合与脱啮动作,相对而言,结构复杂,零件多,且工艺困难。例如,传统机芯的拨针与上弦结构需要将拨针结构与上弦结构分别置于机芯的表盘面和装配面,需要通过立轮和离合轮的离合来实现上条拨针的转换,一方面处于装配面的上弦部分用两个圆柱齿轮(立轮和上条轮)传递垂直相交轴间的运动,另一方面处于表盘面的拨针部分则用一个圆柱齿轮和一个端面齿轮来传递垂直相交轴间的运动。相对于传动更加平顺的圆锥齿轮啮合而言,上述的两种简化了的传动方式只是对工艺性的一种妥协,同时也存在着弊端,由于此类啮合的传动平顺性完全取决于啮合深度,增大啮合深度可以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即不易产生脱离啮合的现象,但是啮合深度过大时,可能使传动不灵活甚至卡住。目前,啮合深度的确定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只通过经验的推断值往往给设计和实际生产带来很多不便。由于受到立轮尺寸的限制,传统机芯的厚度也很难再进一步降低。对于上弦部分的单向性,需要反向后轮系自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