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聊斋志异》与蒲松龄一、清初社会思潮与作者简介蒲松龄生平 书香世家:蒲松龄的高祖世广,是族中第一位廪生,才冠当时,后世子孙中在明清两代出了县令以及教谕,训导等职的进士、举人、贡生、廪生与庠生数十人。蒲松龄父,字敏吾,少力学而家苦贫,遂弃学经商,数年称素封。业余不忘经史,博恰淹贯,宿儒所不能及。青少年时期 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蒲松龄诞生于蒲家庄内故宅北房中。 清顺治十四年,蒲松龄初应童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藉藉诸生间。 康熙五年前后,他便到城西王村课蒙,开始了他的塾师生涯。这是他的初馆阶段。游幕宝应: 康熙九年秋,蒲松龄应聘于同邑进士、江苏宝应县令孙蕙(树百)。 蒲松龄代孙蕙共拟书启、文告等稿90余篇,大都体现了州县官吏的艰辛、难以强项的处境与灾区的惨状、百姓的困苦。 康熙十年初秋辞幕北归八年窘困: 随淄川文人领袖高珩等游览齐鲁山水,东去劳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辗转设帐于丰泉乡王家等缙绅之家维生。 科举失意,仕途一无寸进。 “世上何人解怜才”,“痛哭遥追阮嗣宗” “独向陇头悲燕雀,凭谁为解子云嘲?” 设帐西铺 康熙十八年,已届“不惑”的蒲松龄应同邑毕家聘请,设帐城西西铺庄。 多次参加乡试,却屡屡败北。 岁贡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岁的蒲松龄结束了在毕家的塾师生涯,撤帐归里。 康熙五十四年春节,邃于易理的蒲松龄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儿孙为父亲上祭,似冒风寒,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综上: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地主兼商人的家庭,还是在他祖父时家道就衰落了,其父亲不得不弃儒经商;到他出世时,家庭更为贫破。 蒲松龄自十九岁获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后,蹭蹬科场的辛酸就一直与他形影不离,几十年的痛苦煎熬、含辛茹苦、惨淡经营,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中。《聊斋》写作的社会背景及思潮 1)写作时代 2)社会背景及思潮 清军入关;满清统一全国 清统治者的措施: 政治高压;恢复程朱理学的思想统治地位; 实行科举考试; 加以严禁文人结社,大兴文字狱。 明末清初汉人的双重人生态度: 抗清的遗民态度;高压之下对清统治者的臣服。二、《聊斋》的思想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①;浮白②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③间乎! ——《自序》综上:孤愤 1)对花妖鬼狐的幽冥世界的喜爱。 2)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三、《聊斋志异》的结构2、现实社会: 1)传统道德的沦丧(《张诚》《胡四娘》《马介甫》) 2)社会的黑暗(《促织》《商三官》) 3)对科举制的批判(《司文郎》《贾奉雉》) 对假丑恶的痛恨四、《聊斋志异》的文化内蕴3、蒲松龄在《与韩刺史樾依书·寄定州》中说道:“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 A:科场的是非颠倒,考官的衡文不公:《司文郎》《贾奉雉》 B、怀才不遇的痛苦:《罗刹海市》《王子安》《三生》二)《聊斋志异》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三)《聊斋志异》与“以幻为真”的文言小说传统清代冯镇峦《读聊斋杂说》: “此书多叙山左右及淄川县事,纪见闻也。时亦及于他省,时代则详近世,略及明代。先生意在作文,镜花水月,虽不必泥于实事,然时代人物,不尽凿空。” 四)女性形象的文化渊源民间文学中对此的保留: 《杨家将》《白蛇传》《天仙配》《牛郎织女》 《翩翩》、《仙人岛》; 2、《聊斋》对这一文化传统的体现 1)表现形态:林语堂:《吾国与吾民》2)时代成因:男性在当时社会中优越性的衰落: A传统文人的价值定位 衰落原因: B经济因素、科举的压抑、易代 C“阿尼玛”的出现: 3)作品举例:《书痴》《辛十四娘》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