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介绍一、基本情况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 三、教学计划 四、专业学习及选课 五、个人发展建议一、基本情况 1、发展历程 1.1专业创建 1952年开始创建暖通专业—“供热、供煤气及通风工程”,设立该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开始招生,生源来自全国青年教师,有:郭俊、温强为、陈在康、张福臻、方怀德。 1953年,前苏联的暖通专家BX.德拉兹多夫来华,在哈工大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暖通教研室,同时哈工大抽调了五名本科生与第一届研究生一起学习,他们是:路熠、贺平、盛昌源、武建勋、刘祖员。 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有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及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类合并组建了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年————成了暖通专业的高校有:天津大学、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 1958年,湖南大学成了暖通专业。 以上,我国最早成立暖通专业的学校有:哈工大、清华、同济、东北工学院(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继承)、天大、太原工学院(由太原理工大学继承)、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及湖南大学,即暖通界俗称“老八校”。该阶段专业教育及教学模式特点:基本上照搬前苏联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是由前苏翻译过来。1.2专业探索及积累 创建初期培养模式及方法中存在问题:学制太长(5年)、计划学时太多、教学内容太多; 1958年,国内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各院校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了改革,在“削枝保干”思想指导下,有关土建的课程如:工程结构、结构力学、测量学等课程被取消,原“供暖通风”课程分为“供暖与供热工程”、“工业通风”及“空气调节”。 ——同时,大多数学校把“供煤气”这个分支也取消,专业名称变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后来随着城市煤气事业的反展,在部分学校(如哈工大、北建工)单独设立了“燃气工程”专业。本阶段改革,各院校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教材多为自编的讲义。 1963年,在原建工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制定暖通专业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组成编审了一整套暖暖专业适用的全国通编教材。 1.3专业大发展 1978-1998年,是我国暖通专业大力发展时期。期间设有暖通专业本科的高校发展到100多所,设有专科的高校也有近100所。同时,建立了全国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高校暖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全国统编教材。 1.4改革与扩展 1998年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504种专业减少为249种;其中把密切相关的两个专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进行合并,增加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等内容,形成的新专业定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现阶段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突出特色为营造人工环境!为适应这一特色,专业基础科除了原先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外,增设“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这三门课程是真正体现建环专业的特点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所在。 目前,开设建环专业的高校有140多所,已形成完整、规范的教学体系及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到2007年,已经有近20所高校具备了建环专业的博士生培养资格,其中13所已经招生,硕士、博士点名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已有博士生招生的学校有:哈工大、清华、湖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重大、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天大、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大、东华大学、上海交大。2、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国内 目前国内近140所高校设有建环本科专业,各校各地办学层次不一。在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框架内,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主要专业方向有:暖通空调方向、城市燃气供应方向、建筑给排水方向、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方向,由于学习时间有限,一名学生只能选修1各或2个专业方向,其他方向可基本了解。建环专业是利用能源来创造人工环境,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在常规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实下,“消耗最少的能源,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是我们专业追求的目标! 本世纪建环专业发展的特点:在专业教育及工程应用领域,确立“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关注建筑节能和设备节能,更加关注建筑功能的扩展,使建筑和建筑环境成为提高人类生产效率和提高优质生活的载体。 2.2国外 国外建环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100多年。 1985年第一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大会在欧洲召开。 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