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CNCN103010574103010574B(45)授权公告日2014.07.16(21)申请号201210560445.6CN2554061Y,2003.06.04,(22)申请日2012.12.20审查员刘毅(73)专利权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地址063035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厂前路3号(72)发明人徐兴涛刘军李毅磊(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代理人刘芳(51)Int.Cl.B65D61/00(2006.01)(56)对比文件CN102424186A,2012.04.25,CN201268470Y,2009.07.08,CN201634064U,2010.11.17,权权利要求书1页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包括:一水平的基架,在所述基架的顶面上、并排固定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撑轮对的两个车轮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基架的顶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外侧还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轮对的轴箱装置的第一辅助支撑和第二辅助支撑。本发明提供的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可以对动车组轮对中的车轮和轴箱装置起到良好的支撑定位作用,以避免在利用叉车转运该工装及轮对的过程中磕碰轮对造成损坏;另外,可采用钢结构组焊而成,提高了强度,也保证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CN103010574BCN103574BCN103010574B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的基架,在所述基架的顶面上、并排固定设置有用于分别支撑轮对的两个车轮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基架的顶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外侧还分别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轮对的轴箱装置的第一辅助支撑和第二辅助支撑;在所述基架的顶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轮对的齿轮箱的第三辅助支撑;所述第三辅助支撑为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两侧边缘处,且两个所述第三辅助支撑关于所述基架的中心对称点呈中心对称;所述第三辅助支撑包括垂直设置的立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板顶端的水平的顶板,所述立板与所述基架焊接固定,且所述顶板上螺接有第三弹性垫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呈矩形,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沿所述基架的长度方向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分别包括两个沿所述基架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分别位于所述基架沿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两旁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面为斜面,且所述支撑块的顶面朝所述基架沿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对应的两个所述支撑块均关于所述基架沿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包括金属块和覆盖在所述金属块顶面上的第一弹性垫板。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和第二辅助支撑分别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顶面上的辅助支撑垫块,且所述两个辅助支撑垫块分别位于所述基架沿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的两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垫块为螺接固定在所述基架顶面上的第二弹性垫板。2CN103010574B说明书1/3页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轮对运输工装。背景技术[0002]铁路车辆装配工序中,一般先将各元件分别组装形成不同的组件、再将这些组件装配到一起形成车体及车辆。例如,车辆和轮轴的需先压装形成轮对后,再运输到总装车间进行总体装配。[0003]图1为动车组轮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动车组轮对包括轮轴10、分别固定套设在该轮轴上的两个车轮11,以及固定设置在轮轴10的两端、位于两车轮11的外侧的轴箱装置13,且在两车轮11直接、靠近一个车轮11的轮轴10上还固定设置有齿轮箱12。[0004]由于动车组轮对的轮轴10覆盖有涂层,为了避免在直接运输轮对而造成轮对表面的涂层的划伤损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组装好的轮对放置在运输工装中,通过叉车等夹持该运输工装而实现轮对的位置转移。[0005]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运输工装仅是一矩形框架结构,不能对动车组轮对中的车轮11及轴箱装置13起到良好的支撑,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车轮易滑动而引起对轮对表面的损坏。发明内容[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