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庄金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一、地质特征 上庄金矿区位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北纬47°30'至47°45',东经126°15'至126°30'之间,分布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和牡丹江市之间的三江平原,是中国东北主要的金矿区之一。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主要由两个逆冲断裂带组成,即佳木斯-牡丹江与谢家沟断裂带,分别位于南北两侧。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可以将该地区划分为佳木斯地块和汤旺地块。 佳木斯地块主要为花岗岩和二叠纪火山岩组成的中酸性岩系,而汤旺地块主要为下侏罗统玄武岩-安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千岛群岩系。其中,上庄金矿区主要为汤旺地块的下侏罗统玄武岩-安山岩和千岛群岩系构成。 该地区金矿主要以石英脉型、蚀变带型和砂岩包体型为主,其中以石英脉型最为常见。石英脉主要由石英、辉石、方解石和绿帘石等矿物组成,以及含有金、银等贵金属元素。石英脉近似于脉状层状,沿着断层带呈带状分布。 二、矿床成因探讨 目前,关于上庄金矿区矿床成因的研究较多,学者们主要将其归纳为下列几种: 1.地质构造控制型成因 在上庄金矿区,逆冲断裂带的存在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断层破裂和错动过程中,岩浆和热液上升,形成了一系列高温高压流体,其中金属元素的富集在上庄金矿区中形成了大规模的金矿床。 2.热水蚀变控制型成因 上庄金矿区的玄武岩和安山岩经历了较强的蚀变过程,形成了一系列含矿岩体。研究表明,这些岩石的蚀变是由热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岩石的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同时热水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使得矿床得以形成。 3.流体包裹体控制型成因 流体包裹体研究是目前研究上庄金矿区矿床成因最为关注的方面。研究表明,该矿床中的热液流体包裹体含有高温高压、富含金和银等贵金属元素的特征,说明上庄金矿区矿床形成过程中富含金属元素的热液流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总之,上庄金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矿床成因非常明显,主要受到逆冲断裂带和地层构造的控制。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因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地质构造控制、热水蚀变、流体包裹体等。而对于该矿床的研究和探测,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