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白炭黑处理工艺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白炭黑处理工艺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 摘要: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具有出色的耐热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白炭黑是一种常用的填充剂,在液体硅橡胶中起到增强硬度、改善加工性能和调控力学性能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白炭黑处理工艺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白炭黑表面处理方法、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关键参数对硅胶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最佳的处理工艺参数及其优势。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白炭黑处理工艺能够显著改善液体硅橡胶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能,提高其应用性能。 关键词: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白炭黑、表面处理、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性能影响 1.引言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是一种以液态硅为基料,通过加成反应形成固态硅橡胶的工艺过程。相较于传统的热熔硅橡胶,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具有更高的品质和性能,因此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白炭黑作为一种常用的填充剂,在液体硅橡胶中起到增强硬度、改善加工性能和调控力学性能的作用。目前,白炭黑的表面处理工艺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调控表面处理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改善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性能。 2.白炭黑表面处理方法 2.1硅氧烷偶联剂处理法 硅氧烷偶联剂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剂,可以使白炭黑表面与硅橡胶基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提高白炭黑的分散性和粘附性,减少其与硅橡胶基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硅胶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 2.2硝酸处理法 硝酸处理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表面处理方法,通过硝酸的化学反应,可在白炭黑表面产生一层稳定的羧酸盐,改善白炭黑与硅胶基体的相容性。研究表明,硝酸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硅胶的硬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也能够增强硅胶的耐热性和耐候性。 3.白炭黑处理温度对硅胶性能的影响 白炭黑处理温度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较高的处理温度能够使表面处理剂更好地与白炭黑结合,改善白炭黑的分散性和粘附性。然而,过高的处理温度可能会导致白炭黑的热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硅胶的耐热性能。因此,需要在处理温度的选择上进行综合考虑。 4.白炭黑处理时间对硅胶性能的影响 白炭黑处理时间也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较长的处理时间可以使表面处理剂更好地与白炭黑结合,促进白炭黑与硅胶基体之间的反应。然而,过长的处理时间可能导致白炭黑的分散性和粘附性下降,从而影响硅胶的机械性能。因此,需要在处理时间的选择上进行适当的控制。 5.总结和展望 适当的表面处理工艺对于改善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白炭黑处理工艺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白炭黑表面处理方法、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参数对硅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白炭黑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液体硅橡胶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能,提高其应用性能。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包括不同白炭黑种类和处理剂对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表面处理工艺的机理研究等。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白炭黑处理工艺对加成型液体硅橡胶性能的控制和优化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LiS,etal.Effectsofsurfacetreatmentsofprecipitatedsilicaonperformanceofliquidsiliconerubbercomposites.JournalofElastomersandPlastics.2014,46(8):701-716. [2]BaiH,etal.Tailoringthenanoscalemorphologyandmechanicalperformanceofliquidsiliconerubber/precipitatedsilicacomposites.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15,132(7):41435. [3]TuM,etal.Effectsofprecipitatedsilicamodificationonthepropertiesofliquidsiliconerubbercomposites.PolymersforAdvancedTechnologies.2015,26(11):1362-1368. [4]LiuY,etal.Effectsofsurfacemodificationofprecipitatedsilicaonthepropertiesofliquidsiliconerubber.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11,123(2):1049-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