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跨国并购的含义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市场和两个以上政府控制下的法律制度,其中“一国跨国性企业”是并购发出企业或并购企业,“另一国企业”是他国被并购企业,也称目标企业。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的跨国性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而跨国公司的国内并购是指某一跨国性企业在其国内以某种形式并购本国企业。1998年5月发生的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是一桩对后来的世界汽车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跨国并购案。这是一家德国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的合并,而且两家公司都是拥有长期发展历史的老牌跨国公司,两家公司合并后的整合及其协同效应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一、并购背景戴姆勒—奔驰看到了在全球化浪潮中自己所处的不利地位(总体实力不敌福特、通用,海外发展又远逊于大众、宝马、本田等竞争对手)。另外,在全球汽车行业产量过剩问题十分严重,大部分汽车公司都把薄利多销作为主要的生存战略。经济的全球化、强烈的危机意识使戴姆勒—奔驰积极谋划起了全球发展战略,收购莱姆斯勒成为建立这一战略的最重要起点。克莱斯勒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除了其汽车之外,还生产和营销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是一个多元化企业。1996年公司总资产562亿美元,总销售额614亿美元。但由于长期忽视国际市场的开拓、过分重视国内市场,使其在海外经营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其1996年的跨国指数仅为16.3%。在日益被边缘化的国际竞争中,被其竞争对手收购也许是克莱斯勒绝处逢生的最好办法。二、并购动因其次,双方在生产和销售领域能形成有效的互补。在市场份额上,克莱斯勒销售额的93%集中在北美,其他地区只有7%,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而合并正好可以使其开拓欧洲市场。莱姆勒—奔驰公司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21%,大部分局限于欧洲市场,与克莱斯勒的合并能满足公司发展北美市场的需要。两家公司合并,能在市场常形成互补,增强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提高国际地位。在产品线方面,双方产品的重合性极少,互补性很强。克莱斯勒的强项是中低档小型汽车、越野吉普和卫星厢式汽车,而戴姆勒—奔驰的强项产品则是享誉全球的奔驰牌豪华小汽车。两家公司的合并将给新公司带来一个进入新的汽车市场的大好时机。 总体而言,双方如果合并,可以在采购、营销、技术合作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实现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发展生产和促进销售,从而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提高全球竞争力的目的。三、并购过程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都是世界级的巨型跨国公司,在各自国家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并没有受到政府方面的障碍,双方的合并不仅受到了德国政府的欢迎,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股民对这起合并也充满了信心,合并小辛公布之后,两家公司的股票行情理解看涨,戴姆勒—奔驰的股票价格同日涨幅8%,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价格当日则飙升17.8%。四、整合此次跨国并购带来的巨大文化差异对并购后的整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两个公司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企业营销理念方面。美国人喜欢尽快推出价廉而实用的新产品,有时宁可牺牲一点产品质量;而德国人对质量极其重视,即使耽误新产品问世也在所不惜。而且由于双方对自身的文化都有一种优越感,迥然不同的营销理念和民族心态,影响了双方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更破坏了合并后可能发挥的协同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德方决策层认识到,要想以德国文化成为新企业的经营灵魂是根本不可能的,应该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建立求同存异的新企业文化,才能减少因相互人员摩擦而产生对企业的正常活动,真正实现双方产生要素资源的优势互补。公司领导人施伦普提出了新的企业文化:把重视股东价值的美国式的观念,与体恤雇员需求的莱茵模式加以有机的结合和改造。这种新的企业文化既强调企业利润,又重视社会责任,在必要的时候,还会牺牲盈利以尽社会责任。建立和推行这种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使一向被人视为守旧和傲慢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被人们视为是一家进步和反应迅速的企业,也促进了合并后新企业的稳定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任何先进的文化都不是万能的,环境的变化需要文化不断的发展去适应。文化整合对跨国并购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融合,如果不能顺水推舟,就会因“内耗”产生更大的经营成本,弱化其原本应具有的协同效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新企业的发展。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