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论文能源利用论文鄂西南石漠化山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鄂西南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经验以鄂西南石漠化山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鄂西南石漠化的现状探讨了石漠化的分布与发育特征进而对石漠化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漠化山区的土地可持续发展策略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关键词:石漠化山区鄂西南土地可持续1石漠化现状石漠化是指在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相互作用下引发水土严重流失、植被严重毁坏、基岩裸露的一种地质过程是生态平衡发生破坏的产物。根据1999年至2021年统计通过遥感解译与地面调查全区岩溶石漠化总面积为2707.26km2占碳酸盐岩总面积的12.53%。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184.87km2;中度石漠化面积996.06km2;轻度石漠化面积1526.35km2。2石漠化分布与发育特征岩溶石山地区的石漠化大都发育在正地形突出部位。那里石芽、石脊发育仅在溶沟、溶槽内充填有少量的碎石土土层厚度多在0.3m~1.2m之间其中重度石漠化区土层厚度小于0.4m;中度区在0.4m~0.5m之间;轻度区大于0.5m。当地居民常在这么点微薄的土壤中耕种旱粮作物。这里缺乏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土壤致使其植被覆盖稀疏主要适宜季节性荒草生长见有少量灌木乔木类则更少。在这种环境下石漠化有越演越烈之势。在水土保持工作做的较好部位石漠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区内经解译与调查验证的石漠化分布与发育具有以下特征。(1)石漠化发生于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如在调查验证的25处共112.7km2的石漠化面积中其值被覆盖率仅有31.72%植被中主要发育灌木和乔草乔木稀少。(2)受本区地层走向控制石漠化常呈ne-nne向的条带状分布表明石漠化的发生与岩性有关。碳酸盐岩生态环境脆弱土壤层形成缓慢地形支离破碎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的形成;碎屑岩区特别是砂、页、泥岩分布区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弱土壤层易形成地表面相对较平缓植被覆盖较好石漠化难以形成。(3)石漠化主要分布在于岩溶强烈发育的地层出露区。这些岩层出露区在地貌上往往形成背、向斜山脊山岭或山麓斜坡表层土壤易被降水冲刷流失形成石漠化。(4)这些年来采矿、筑路、水利水电、桥梁及工民建筑等工程活动形成不少因工程侵蚀所造成的石漠化。如建始县磺厂坪硫铁矿由于土法炼磺提硫大气污染与酸雨导致植物病变、坏死形成一片秃山石漠化反映明显。(5)石漠化发育较为集中的地段位于恩施市以下至长阳县渔峡口镇的清江中游两岸地带。这是由于那里岸坡稳定性较差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较剧所致。从行政区划上看较严重的是利川市、巴东县、恩施市;较轻微的是鹤峰县、咸丰县及五峰县。这是由于那里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劣所致。综上所述本区石漠化在平面上集中发育在中西部地区呈零星点状分布或与构造线同向呈窄条状展布在高程与地貌上主要发育于三级岩溶台面分布区的山脊、山岭、山顶、山麓斜坡及构造残山地带在岩性上多分布于t、0系地层出露区的植被稀疏地区。3石漠化成因分析由于石漠化是水土流失导致的最终结果它与水土流失相伴而生因此石漠化的发展趋势必然受岩土体的性状、植被发育覆盖程度、所处地形地貌部位及其坡度、降雨时间的长短及降雨强度、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强烈程度等因素影响与控制。所以现就上述几方面分析论述如下。3.1表层松散土体的流失是导致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内因从前述可知本区石漠化多分布发育于山脊、山岭、山顶和山麓斜坡地带这些地带的表部常由残坡积碎石土构成结构疏松、透水性强、土石比一般在3∶7~4∶6之间土层分布较薄多数不超过0.5m。同时由于土壤与其母质、母岩之间存在一个比较光滑的岩层层面较薄的心土层与其没有一个紧密的结合面在上述地形条件和久雨、暴雨的溅蚀冲刷下一方面导致碎石土直接顺坡顺沟流失;另一方面降雨渗入土层后很快沿岩层与土层接触面形成侧向通流将整个土层冲走导致基岩裸露地表形成石漠化。3.2植被扭盖率低是石澳化形成的外在因素植被可以减缓坡面地表水逸流速度控制坡面流量阻止雨水直接冲刷地面。植被越发育水土流失越轻反之越重。植被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主要取决于森林覆盖率和郁闭度森林覆盖率越大郁闭度就越高水土流失就越轻。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在50年前为65%左右大跃进及其以后的农业学大寨时期森林遭到大面积的砍伐使森林覆盖率迅速下降随着森林的逐渐减少水土流失逐年加剧并导致局部石漠化的形成。如长阳县沿头溪小流域面积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