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历史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13 海宁市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三代人的教育”访谈活动中的访谈问题,了解设计访谈 活动的初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丰富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设计访谈活动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预设导入从执教者家庭中三代从教的故事说起。教师描述,学生感受。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任务提出“如何面对历史”的方法:亲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教师阐释,学生感受。引起学生对认识历史途径的关注请学习小组围绕“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主题,设计一个访谈活动的方案。教师说明本课“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关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过渡做好访谈的前提之一就是对访谈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出示课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设问:请同学解释“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明确本课学习主要话题,并能对此作出初步解释。整体了解教育发展趋势出示新中国教育历史发展趋势图。设问:请同学浏览课文三目标题,并笔划发展趋势。明确阶段发展基本特征和重要时间概念。学习“奠基篇”1.出示知识结构表格。从“知道时代背景”、“了解教育方针”、“了解内容”和“认识影响”掌握。教师简要概括奠基时期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了解该时期重要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措施。通过阅读课文,学生了解基本知识。2.以扫盲教育为该阶段的学习重点。 (1)出示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并观察课文相关图片。 (2)出示1949—1964年半文盲、文盲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数据图。 (3)出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阐述扫盲教育意义的材料。 (3)出示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扫盲教育发展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教育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教育的本质不同点之一是面向劳动者及其子女的教育。扫盲教育即为其典型措施。 设问:解读历史资料,并观察两张反映扫盲教育的历史图片,从中你能提炼出扫盲教育的哪些信息? 设问:这张数据图说明了什么?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扫盲教育深广的社会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扫盲教育在现时代的作用。学生明确扫盲教育的特定历史环境。 锻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认识扫盲教育的深远意义。3.出示前17教育时期高等、中等、小学教育发展数据表。 4.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奠基篇”的知识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从数据表认识前17年教育的成就。 学生形成对前17年教育的整体了解和认识。过渡1965年,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逼近。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教育成为重灾区之一。学习“挫折篇”1.出示两张历史图片和食指的诗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节选) 2.出示中日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表格和文字材料。 3.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挫折篇”的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历史图片的内容,通过对话认识“教育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权利,失去青春,失去幸福权利的多桀命运。 设问:阅读中日比较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教师同时介绍日本重视教育的生动事例,渲染气氛。 师生对话。 学生感受“教育革命”对知识的摧残。 学生从历史的悲剧中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道理。过渡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历史终于翻过了沉重的一页。我们彷佛听见了春天的消息。学习“蓬勃发展篇”1.出示反映1977年高考的历史图片。 2.出示1977级大学生的心声和后来传遍全国的口号。 3.出示两张图片“邓小平在黄山和大学生合影”和“小平,您好”。 4.出示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 5.出示数据图片、表格和执教者本人的教师资格证书和技术专业职务证书。出示“科教兴国”战略的概念。 6.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蓬勃发展篇”的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1977年高考中的一些生动故事。 设问:请同学谈谈你为什么考大学?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党中央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深得民心。 设问:请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理解“三个面向”这一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了解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生了解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初步认识当时党中央和政府与民众的积极互动推动了教育重新走向春天。 学生理解“三个面向”,认识其深远意义。 学生主要了解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