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乡愁诗两首 师:我们中国有个非常著名的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55/2004_5_13_1486.html"散文作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33/2004_5_14_1501.html"家,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29/2004_4_28_978.html"他的名字叫余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34/2004_10_1_3039.html"秋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29/2004_4_9_272.html"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34/2004_8_9_2447.html"雨。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29/2004_4_28_978.html"他说,很多外国友人都曾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如果让你推荐一个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只选择一个,你会推荐哪里?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29/2004_4_28_978.html"他说,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峡。我想说的是,如果有同学问我,老师,请你向我们介绍一种中国最值得欣赏的文学体裁,只介绍一种。我相信,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诗歌,中国的诗歌艺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无不浸润着诗歌所留下的印记。它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潜移默化中流传下来。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生活中,当我们吃饭时不小心浪费了一些粮食,我们的父母会敲敲桌子说,谁知盘中餐——生(集体):粒粒皆辛苦。师:非常好。或者当我们在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33/2004_5_14_1501.html"家里玩耍,浪费了时间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又会告诫我们说,少壮——生(集体):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非常好,不必再举太多的例子,诗歌早已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分离不开。因为诗中有爱,诗中有恨,诗中有温暖的友情,诗中有温馨的亲情。然而,更让我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却是那些带着忧伤的思乡之情。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高峰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书上的两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思乡所带来的惆怅与美丽。我们先来看一幅画面。(点击鼠标,屏幕显示画面)师:“乡愁”,当我们轻声朗读这两个字的时候,当我们在课前预习这两首诗歌的时候,心中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情感?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生:淡淡的怅惘和迷茫。生:我感到一种忧伤。师:很好,这正是诗人在诗歌中所着力营造的一种意境之美,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境产生呢?诗歌又是怎样在字里行间悄悄地将忧伤传递到每一个读者的心灵之中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乡愁”,一起在“乡愁”中漫步!师:请大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33/2004_5_14_1501.html"家打开语文课本,翻到103页,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哪位同学告诉我,余光中和席慕蓉是何处的诗人?生:余光中和席慕蓉都是台湾人。师:很好,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29/2004_4_28_978.html"他们都是台湾诗人。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我们再了解得稍微详细一些。请大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33/2004_5_14_1501.html"家看屏幕。先看余光中。(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余光中的介绍)(生朗读)师:《乡愁》写于1972年,作者是在1950年赴台,当时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29/2004_4_28_978.html"他年方——生(集体):22岁。师:大HYPERLINK"http://www.ywzk.com/readarticle/htm/33/2004_5_14_1501.html"家要记住这个数字,22岁到台湾。好,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诗人——席慕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