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今生今世的证据》案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独立研读能力,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深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观点。 2.了解文中对场景细致描写的方法及物与场景的个人化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家是人今生今世的证据”的含义。 3.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这种对家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理解人与故乡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文本中所表现出的物与场景的强烈个性化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讲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阅读 板书课题《今生今世的证据》 师:课题为何用“证据”,不用“证明”“证实”? 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区别)“证实”是“证明其确实”。“证明”是“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据”是“能够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或材料”。前两个词语强调的是“真实性”,后者强调的是证明的“有关事实或材料”。 二、感知阅读 1.听录音,自行朗读。 师:我们已弄清了“证据”的意思,课文那些段落是直接写证据的?(梳理结构,讨论明确。) 生:一、第1段是一个铺垫,是为了与下文做对比的,叙述一个人在没有懂得怜惜旧物时,对故土的轻慢之举。二、第2至8段可以看作一个部分,这是文章的主体,从各个角度反复说明故乡对人生命的意义。三、第9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全文的升华。 2.总体感知课文。 师:这也是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同学们,请思考一下,这篇散文和上几篇散文的写作角度一样吗? 生1:《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于故乡的散文,但是它跟一般的乡思作品有明显的不同,刘亮程没有过多地去抒情,相反,这是一篇感情深藏不露,多少显得有些克制、理智的作品。 生2:如果说许多乡思作品是在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的话,那么《今生今世的证据》则越过这种感情去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在家乡,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 师:(补充)刘亮程是一位题材与风格都很独特的散文作家,他的大量作品通过对西北农村的细腻抒写,体现了一种难得的对乡村、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对乡村日常生活意义的发觉以及对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与现代两种文明之间冲突的反思。 三、探究阅读 师:作品从一个人的迁徙开始。当人拥有的时候,并不觉得一样东西的珍贵,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东西是否珍贵,人们主要是从实用的角度考虑它的。所以,文章说:“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于是“它没有用处了”。 师:第2段“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中‘这些’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作用是什么?应怎样理解? 生1:“这些”是第2段中的草、土墙、房子、门洞、窗口、眼到、锅头、破瓦片、泥皮、烟垢、灰、痕迹、朽木和铁钉等。 生2:这句话是文章的关键句。故乡——人出生、成长、生活与劳作的地方,不管它今后是否有用,也不管人是不是永远与它相伴,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烙上了人的印记,它记录着我当年故乡的生活,是人生活的物化,承载着家园情结和寻根意识。所以作者说“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师:第4段在句式上一个特点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生1:这段文字连续用了七个设问句,自问自答,深刻表现了“我”对以往的一切产生的怀疑,即消失的过去无法证明,细腻充分地表现了对故乡生活的深深依恋。 生2:文中“我”真的看见过“更黑,更猛”的大风,“朝着相反的方向”,沐浴过“恒久明亮的月光”,表明对物的记忆是非常个性化的。故乡对人的意义并不雷同的,这不仅是物化的证据,还应是精神家园的载体,也可理解为生命抗争的阻力和曾经的清静愉悦的记印。这就是故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的道理所在。 师:现在请同学们精读全文,找出你认为理解比较困难的句子相互研讨。 生问1: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 生问2:“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 生问3: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生问4: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生问5: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分组讨论,推派代表发言) 生答1:许多事情总是要经过人生历练和心灵思考才会明白,等到明白时,时间的流水已经带走了许多的东西,所以人生常有遗憾。文章开篇实际是站在今天对昨天的假设。 生答3: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人需要物来证明,否定了或忽视了曾经之物,必然意味着对自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