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挑战与工作重点 -低碳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书记袁纯清对山西经济发展 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要把山西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 西部物流中心和生产服务业大省、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 标。对于山西经济转型,袁纯清书记提出七大实现途径,其中第一途 径就是传统产业实现循环化、高碳产业实现低碳化发展。山西是煤炭 大省和全国能源基地,如何从省情出发,探索高碳经济低碳发展的有 效途径,是山西转型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山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 济发展模式,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由于低碳经济直接关系到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许多国家和区 域组织都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为应对后国际金融 危机时期的竞争,各主要大国都重新谋划经济发展战略,把节能环保、 低碳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山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潜力 对于山西来说,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减轻环境污染、缓解经 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的需要,而且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的必由之路。袁纯清书记认为,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 也在煤.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发展新兴产业 的重要资本.这既切中了我省高碳经济低碳发展的要害,又指出了我 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煤炭资源储备相对丰富,这是山西的优 势,但煤炭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高、污染大,这是劣势,如何处理好这 对矛盾,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煤转化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之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为煤炭转化提供了可能:煤炭结构中碳的含量比较高,这是其可燃优 势,而氢的含量比较低,这是其结构上的劣势。对此,一是应从煤化 工技术入手,改造煤炭矿物质的内部结构成分,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 率,推动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立足于低碳技术,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生产。这种倒逼式的新能 源思路,不但可以解决高碳经济带来的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问 题,而且还将促进化工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最终促 成一场由能源带动的产业,真正形成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 业,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二)山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是一次方兴未艾的商机, 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作为煤炭大省和全国的能源基地,山西同时又 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要在同样的时间里完成低 碳经济转型,任务更加艰巨,挑战也更加严峻。 1、能源结构约束的挑战。山西省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08 年全省原煤生产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占到99.71%,而其它 清洁型能源比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对煤炭高度依赖的能源结构,是 山西省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据测算,每燃烧一吨 煤就会产生4吨二氧化碳,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30%和50%.由于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而在向低碳发展模 式转变的过程中,山西将比其他省份有着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将 付出更高的代价,面临更大的困难. 2、重型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的挑战。2008年,山西省三次产 业比重为7.2∶59.2∶33.6,第二产业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12.7,第三 产业则下降了10.2.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依赖工业 中的重工业,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 后,致使全社会能耗强度偏高。特别是与煤炭相关联的焦炭、冶金、 电力等传统产业产值约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80%.这一产业结构特点 是,企业投入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等资金技术使 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期间不易废弃,具有很强的锁定 效应.如果企业要转型,必将承受巨大的转移成本,所以避免锁定效 应的形成,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挑战。 3、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挑战。当前,山西省正处在工业化 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钢铁、冶金、电力、机械工业这些能 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温室气体排放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发 展低碳技术,是我省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当前,山西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对于十 二五时期的城镇化发展,袁纯清书记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城镇化率每 年要提高1.8%左右,五年力争有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形成 3000多亿元投资需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