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374440A(43)申请公布日2019.10.25(21)申请号201910655255.4(22)申请日2019.07.19(71)申请人国唐汽车有限公司地址224000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新技术开发区南环路88号(72)发明人魏悦张新中袁朝春黄福良王桐宋金行孙彦军陈丽(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86代理人金迪(51)Int.Cl.E05F15/40(2015.01)E05F15/50(2015.01)E05F15/73(2015.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包括电源、超声波雷达、控制器、继电器、开门按钮、关门按钮、气源、气压阀组和气缸;超声波雷达电连接控制器,超声波雷达安装于公交车的下客门处;开门按钮和关门按钮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继电器,继电器通过电磁阀控制气压阀组的气源的通断,气压阀组气连接气缸,气缸安装于下客门处,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下客门并且可驱动下客门开启或者关闭;当按下开门按钮或者关门按钮时,控制器先读取超声波雷达传递回来的检测信号,根据该信号判断是否向气压阀组发出控制指令。本发明可解决公交车门防夹问题,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安全,也可以减小驾驶员的工作压力。CN110374440ACN110374440A权利要求书1/1页1.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超声波雷达、控制器、继电器、开门按钮、关门按钮、气源、气压阀组和气缸;所述电源分别电连接所述超声波雷达、所述控制器、所述开门按钮、所述关门按钮、所述继电器和所述气缸;所述超声波雷达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超声波雷达安装于公交车的下客门处,所述超声波雷达用于检测开门或者关门时下客门处是否有乘客,并且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气源分别气连接所述开门按钮、所述关门按钮、所述气压阀组和所述气缸;所述开门按钮和所述关门按钮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电连接所述气缸,控制所述气缸的得电与断电;所述气压阀组气连接所述气缸,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下客门处,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下客门并且可驱动所述下客门开启或者关闭;当按下所述开门按钮或者所述关门按钮时,所述控制器先读取超声波雷达传递回来的检测信号,根据该信号判断是否向所述气缸发出控制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按钮包括司机开门按钮和票务员开门按钮,所述关门按钮包括司机关门按钮和票务员关门按钮;所述气压阀组包括第一梭阀、第二梭阀、第三梭阀、先导阀和双气控阀,所述司机开门按钮和所述票务员开门按钮分别连接所述所述第一梭阀的进气口,所述第一梭阀的出气口和所述先导阀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梭阀的进气口,所述第二梭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双气控阀的左控制口;所述司机关门按钮和所述票务员关门按钮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梭阀的进气口,所述第三梭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双气控阀的右控制口;所述双气控阀连接所述气缸,所述双气控阀的左出气口和右出气口分别连接所述气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控阀组还包括第一单向速度控制阀和第二单向速度控制阀,所述双气控阀的左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速度控制阀连接所述气缸的有杆腔,所述双气控阀的右出气口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速度控制阀连接所述气缸的无杆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门按钮和所述关门按钮均为气动电磁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开门按钮和所述司机关门按钮均安装于公交车的中控台上,所述票务员开门按钮和所述票务员关门按钮均安装于公交车上客门处的护栏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蜂鸣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蜂鸣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安装于公交车的中控台上。2CN110374440A说明书1/3页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车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公交车门防夹系统。背景技术[0002]随着人们对乘坐公交车出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需求的不断提高,公交车上使用的电气设备不断增加,从以前的机械式的车门控制逐渐过渡到电气式的车门控制。然而,电气控制的车门在使人们获得使用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司机在前门难以准确及时地判断后门处是否有乘客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