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2、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然灾害的影响难点: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教具课本插图课标要求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教学过程设计自然异变受灾体灾情定义灾害事件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破坏危害程度地域差异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知识结构一、自然灾害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2、形成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定义表述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事件现象自然异常变化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造成教学过程[学习方法]判断自然灾害的技巧:一是诱因为自然异变;二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思考P90]⑴不属自然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⑵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⑶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瓦木等财产损失。⑷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3、灾情大小的判断灾情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等。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受灾体——是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致灾因子——是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通常用自然因子是否经常发生异变(频率)、异变的程度或是灾变能量大小(强度)[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如多少年一遇的洪水、震级的大小等;灾情——是指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学习方法]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异变频率、能量大小,受灾体的易损性等。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⑴生理、心理方面⑵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知识储备]灾后心理疾病自然灾害的突然袭来,使受灾者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当事人往往容易产生抑郁、惊恐、焦虑、惊慌无助、悲痛、沮丧、绝望等心态。在灾害发生后的地区,自杀率会升高。而更多的人会出现心慌、失眠、做噩梦、感觉木然、注意力不集中。把所有的这些病症统称为灾后心理疾病。据调查资料表明,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发生后一天内,灾区的人们有50.7%的人产生了严重悲伤情绪;有69.8%的人产生了恐惧心理;有54.4%的人产生了痛不欲生的情绪;有54.3%的人感到心慌意乱。2、财产损失⑴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⑵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