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9930024A(43)申请公布日2019.06.25(21)申请号201910261732.9(22)申请日2019.04.02(71)申请人东北大学地址110819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72)发明人王聪范永刚(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代理人宁佳(51)Int.Cl.C22C9/00(2006.01)C22C1/04(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高强韧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的一种高强韧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包括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u粉:60~63%,Ti粉:37~40%。制法为:按配比,将Cu粉和Ti粉混合均匀得混合料后,进行压制成型,压力为35~100MPa,保压10~30min,制得合金生坯后,在惰性气体气氛下烧结,以5~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烧结温度1085~1150℃,烧结10~60min后,冷却出炉,制得高强韧铜钛合金。该方法制备的高强韧铜钛合金具有极高的强度及出色韧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脆性与热导率。采用原料易得,混料时间短。通过对烧结温度、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的精确控制,使制备出来的合金不仅成分符合要求而且性能有保证。CN109930024ACN10993002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高强韧铜钛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u粉:60~63%,Ti粉:37~40%;Cu粉和Ti粉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的显微硬度为350~400HV,冲击韧性为30~50J/cm2。3.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混料:按一种高强韧铜钛合金的成分配比,将Cu粉和Ti粉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2)成型:将混合料进行压制成型,压力为35~100MPa,保压10~30min,制得合金生坯;(3)脱模:将压制后的合金生坯脱模;(4)烧结:(1)将合金生坯,在惰性气体气氛下烧结,以5~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烧结温度1085~1150℃,烧结时间10~60min;(2)烧结后冷却至≤40℃出炉,制得高强韧铜钛合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Cu粉和Ti粉的粒径范围均为45~60μ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混合时间为0.5~2h。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压制成型在室温下进行。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1)中,惰性气体为氩气,目的在于使烧结过程在无氧气氛下进行。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2)中,烧结过程中,Ti和Cu反生反应,具体反应式如下:Cu+Ti=Cu4Ti3。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2)中,制备的高强韧铜钛合金物相为Cu4Ti3相,在凝固过程中无偏析,经硬度测试同时,在压痕周围出现由于位错塞积形成的纹路。2CN109930024A说明书1/4页一种高强韧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韧铜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耐蚀性,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建筑、国防等领域。但是铜的强度很低,因此单独使用比较受限。考虑向铜中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铜的力学性能,使得铜在保持有较高电导率的同时也能具有较高的强度。最常见的是Be、Ti等合金,虽然铜铍合金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但是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过程中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研究铜钛合金代替铜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0003]虽然目前人们对铜和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单一的Cu4Ti3的研究还是极少。目前对于铜钛合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富含铜的区域,该区域为只有部分钛溶解在铜中,并且随着温度的变化钛的溶解度变化较大,很容易来进行时效强化。研究发现,时效硬化的铜钛合金(1~6wt.%Ti)的力学和物理性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可与其它硬质合金相媲美。同时对铜和钛扩散形成的反应层的显微硬度测试表明,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远高于纯铜或纯钛金属基体的硬度,因此金属间化合物可以作为某些材料的增强相。但铜钛通过扩散形成的反应层组织之间不均匀,不能够制备单一的铜钛金属间化合物,因此本方法研究思路是按原子比4:3的配比提供原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