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555071A(43)申请公布日2018.01.09(21)申请号201710929279.5(22)申请日2017.10.09(71)申请人李金平地址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丝绸大街1号十座703房(72)发明人李金平张耀忠(51)Int.Cl.B65G15/60(2006.01)B65G39/1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架,所述的主机架上、下部均设置有辊道,分别为上辊道、下辊道,它还包括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为一体结构,输送带的上部输送层设置在上辊道的上部,输送带的下部返回层设置在下辊道与主机架之间。本发明的下辊道采用与上辊道相反的结构,输送带设置在主机架与下辊道之间,由此输送带在运转时可以由下辊道外加支撑作用,从而避免输送带下部脱轨的现象。而在下辊道安装结构上,通过中心轴与支撑架为嵌接结构,实现辊道快速装配,快速维护功能,拆装方便。CN107555071ACN107555071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架(1),所述的主机架(1)上、下部均设置有辊道,分别为上辊道(2)、下辊道(3),它还包括输送带(4),所述的输送带(4)为一体结构,输送带(4)的上部输送层设置在上辊道(2)的上部,输送带(4)的下部返回层设置在下辊道(3)与主机架(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辊道(3)包括支撑架(31)、中心轴(32)及辊桶(33),所述的辊桶(33)绕中心轴(32)旋转,所述的中心轴(32)与支撑架(31)为嵌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辊道(2)与下辊道(3)设置的数量比例为4:1。2CN107555071A说明书1/2页一种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工业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背景技术[0002]输送线是自动化生产的基础设备,通过多个辊道的同向转动从而拉动输送带向前移动,并利用输送带与输送物品的摩擦力实现对物品的自动移动。传统的输送线通常采用多辊道向前推送的方式进行,收带时输送带也在辊道的下部,从而保持上下一体结构,使得整体安装简单方便。但由于输送带自身有重力作用,当长时间运转后,输送带自身材料问题使得输送带松散,从而在下部输送带返回路径时将产生脱轨坍塌现象。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架,所述的主机架上、下部均设置有辊道,分别为上辊道、下辊道,它还包括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为一体结构,输送带的上部输送层设置在上辊道的上部,输送带的下部返回层设置在下辊道与主机架之间。[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辊道包括支撑架、中心轴及辊桶,所述的辊桶绕中心轴旋转,所述的中心轴与支撑架为嵌接结构。[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辊道与下辊道设置的数量比例为4:1。[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下辊道采用与上辊道相反的结构,输送带设置在主机架与下辊道之间,由此输送带在运转时可以由下辊道外加支撑作用,从而避免输送带下部脱轨的现象。而在下辊道安装结构上,通过中心轴与支撑架为嵌接结构,实现辊道快速装配,快速维护功能,拆装方便。附图说明[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000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本发明下辊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3CN107555071A说明书2/2页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0012]参照图1,一种循环压紧承托输送线,包括主